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06MP69)
- 作品数:2 被引量:176H指数:2
- 相关作者:罗燕萍王磊利梁新秀闫中强鞠红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吉林油田总医院邯郸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4株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突变抑制浓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7
- 2009年
- 目的探讨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人群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ECO)的防突变浓度(MPC)与最低抑菌浓度(MIC)、药物在血中的峰浓度(Cmax)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琼脂稀释法测定MPC,但接种细菌浓度>1010CFU/ml,计算MPC90。结果从正常人肠道分离出的菌株中,8.2%对莫西沙星中度敏感,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ECO对莫西沙星有23.3%中度敏感、2.3%耐药,而104株菌均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即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性低于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同人群的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药物的M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从患者中还是从正常人肠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值与MPC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按口服剂量使用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时,正常人肠道及临床患者无菌部位的大肠埃希菌分别有44.2%和29.5%、18.7%和10.7%的菌株将被选择出耐药突变菌;而当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时,正常人肠道及临床患者无菌部位的大肠埃希菌分别有9.3%和8.2%、6.2%和8.9%的菌株发生耐药突变。结论不同人群、不同部位的大肠埃希菌MIC和防突变浓度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不能由MIC推测MPC;正常人肠道和患者血液及腹水和胆汁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MPC、MPC9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罗燕萍李琴春叶丽艳闫中强梁新秀王磊利鞠红梅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药物最低抑菌浓度防突变浓度
- 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aac-(6′)-Ib-cr的大肠埃希菌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阐明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aac-(6′)-Ⅰb-cr的大肠埃希菌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PCR方法,从8所3级甲等医院送检的579株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出aac-(6′)-Ⅰb-cr基因阳性菌41株,对此4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耐药谱测定、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β-内酰胺酶基因和毒力基因分析,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此41株菌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 41株aac-(6′)-Ⅰb-cr基因阳性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2.4%、2.4%、4.8%,对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33.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88.1%;检出ESBLs阴性菌13株,占31.7%,ESBLs阳性菌占68.3%;aac-(6′)-Ⅰb-cr基因阳性菌主要分布在A群43.9%和D群46.3%,而B群仅为9.8%,其中3株为B2群,1株为B1群;38株在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中至少在GyrA和ParC上存在3或4个点突变,仅3株菌在GyrA上检出1个点突变;对41株aac-(6′)-Ⅰb-cr基因阳性菌进行PFGE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在遗传学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aac-(6′)-Ⅰb-cr基因存在于不同基因型的大肠埃希菌中,且多数菌株为多药耐药株。
- 罗燕萍崔生辉王英张有江王兵杨继勇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