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6]001-08)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津朱大岗孟宪刚邵兆刚余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西藏佩枯错盆地第四纪湖相地层的厘定、划分和佩枯错群的建立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早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佩枯错群(QP),佩枯错群由第四系下更新统拉洋组(Qp1l)、中更新统茫家冻组(Qp2m)、上更新统帮荣组(Qp3b)和全新统罗马仁布组(Qhl)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 朱大岗邵兆刚孟宪刚杨朝斌王津韩建恩余佳吕荣平王艳
- 关键词:湖相地层
- 青海黄河源盆地早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被引量:7
- 2011年
- 黄河源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的源头地区,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对黄河源盆地中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丰富的孢粉数据,结果显示孢粉组合以菊科、蒿科、藜科、禾本科、松、桦等草本和木本植物花粉为主。通过对各类植物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揭示了黄河源地区早更新世以来古植被、古气候的演替和变化。其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223.9~90.1万年,为森林草原环境,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第二阶段90.1~35万年,为灌丛草原环境,反映了总体干冷的气候;第三阶段35~2.8万年,为稀树草甸草原环境,属湿润寒冷的气候;第四阶段2.8~0.8万年,为荒漠草原环境,反应干冷的气候。
- 韩建恩余佳朱大岗邵兆刚孟宪刚吕荣平钱程贺承广王津
- 关键词: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古环境
-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分布与特征被引量:6
- 2009年
- 巴颜喀拉山北麓地区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4级湖岸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古高位湖相沉积出露的最高海拔为4615m,分别高出现代扎陵湖水面328m、鄂陵湖水面346m;在扎陵湖和鄂陵湖谷地分布着多级湖岸堆积阶地或基座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在小野马岭、大野马岭、扎陵湖北等地的基岩山丘上,也发育有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其古高位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扎陵湖和鄂陵湖湖面50~350m。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形成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
- 朱大岗邵兆刚孟宪刚雷伟志王津韩建恩余佳吕荣平钱程
- 关键词:中更新世
- 基于ASTER-GDEM数据的黄河源地区构造地貌分析被引量:24
- 2012年
-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势起伏度、地表坡度、高程和平均坡度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黄河源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源地区为一NW-SE带状盆地地貌,平均海拔4 473 m,平均起伏度为60 m,平均坡度为9.5°,为高海拔盆地,盆内地势平坦,盆缘山势险峻。黄河源盆地内部(4 200~4 300 m)湖相地层发育,地势略有起伏,为古大湖湖底地貌后经河流改造形成;盆内发育三级阶梯状层状地貌面,高程分别为4 400 m、4 500 m和4 600 m,为古大湖作用形成的三级大型湖积阶地;盆地两侧发育山地地貌,沟壑纵横,为山体隆升、构造剧烈活动和强烈风化剥蚀作用形成。黄河源地区的地貌特征受构造作用控制较为明显:盆地边缘的昆南断裂、布青山山前断裂和巴颜喀拉山前断裂对盆地的展布形态和整体地貌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盆内玛多断裂、巴颜河前断裂和麻多—野牛沟断裂破坏了古湖积阶地的层状地貌,控制了盆地内部的地势起伏变化和黄河源区水系的整体展布。黄河源流域地貌整体处于壮年期,为构造活动和水流作用的综合结果。4 200~4 800 m高程范围内的流域面积最大,占总流域的90.6%,为长期内流作用形成的区域平坦的地形,推测为古湖期湖泊作用的结果;盆地两侧的山前地区,构造活动剧烈、风化作用显著,呈现老年期地貌;盆地东南切口为河谷地貌,处于幼年期,由黄河源的地貌发育特征推测黄河源水系为发育较为年轻的水系。
- 钱程韩建恩朱大岗贺承广孟宪刚邵兆刚王津余佳
- 关键词:构造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