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44)

作品数:22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武友德李君张磊曹洪华张怀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城市
  • 4篇珠江三角
  • 4篇珠江三角洲
  • 4篇珠江三角洲经...
  • 4篇珠江三角洲经...
  • 4篇经济圈
  • 4篇泛珠江三角洲
  • 4篇泛珠江三角洲...
  • 2篇农村
  • 2篇农户
  • 2篇区位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聚落
  • 2篇洱海
  • 2篇DID模型
  • 2篇LOGIST...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2篇城市群

机构

  • 2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云南省水文水...
  • 1篇昆明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

  • 14篇武友德
  • 10篇李君
  • 9篇张磊
  • 6篇曹洪华
  • 3篇张怀志
  • 2篇刘新有
  • 2篇李灿松
  • 2篇朱雁春
  • 2篇宋安宁
  • 1篇付磊
  • 1篇陈长瑶
  • 1篇丁文荣
  • 1篇李琳
  • 1篇王荣成
  • 1篇马少春
  • 1篇景鹏
  • 1篇常翊

传媒

  • 8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人口
  • 2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部经济管理...
  • 1篇对外经贸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发展测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117个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济重心分析法结合城市流强度分析法,对经济圈城市发展水平、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城市发展联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差距极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区域经济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偏移,经济圈各区域间的城市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圈整体对外联系能力增强,但城市间的对外联系能力差异明显,泛珠三角经济圈未来发展格局应基于现实发展特征进行调控。
张磊武友德李君
关键词: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发展经济重心
文山州承接产业选择研究
2015年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承接产业转移则是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文山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描述,运用行业规模这一指标对不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文山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体系,指出文山州三次产业中承接产业选择的重点产业。
宋安宁
关键词:产业转移层次分析法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职能结构特征与分类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以城市的基本活动为出发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测度,并基于纳尔逊分类法对经济圈整体的城市职能进行分类。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圈以生产性和政策性职能为主,以其作为专业职能的城市数量占总数的比重超过80%,随时间演进,经济圈的生产性、服务性和基础性职能不断强化而政策性职能逐渐减弱;经济圈各产业部门整体的职能强度较低,侧重于多行业共同发展,拥有多种专业职能的城市为经济圈的主体;经济圈城市职能的专业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未来城市职能定位应基于现实职能特征进行调控。
张磊武友德李军常翊
关键词:城市职能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乡村非农化对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环洱海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当前,乡村非农化已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向,并对乡村聚落的演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和2009年为研究时段,选取80个特色村落为研究样本,在RS、GIS的技术平台上引入景观分析方法,运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8个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指标,对比分析在农业主导和非农产业主导等不同发展路径下的乡村聚落20年来的景观变迁。结果显示,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变迁及其特征变化的剧烈程度深受乡村非农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马少春付磊李灿松武友德
关键词:乡村聚落
洱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对洱海湿地的调查,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洱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得出洱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总量丰富、保护价值意义巨大。
焦镜泽武友德曹洪华
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分异特征——以云南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被引量:15
2018年
以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运用全覆盖式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的生计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族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兼业化程度均较高,汉、白等原驻民族的农为主型农户比例最高,藏族等迁入民族的非农型农户比重最大。(2)汉、白等原驻民族农户及农为主、非农为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较高,组合较为合理;各族农户间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差异较小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间的差异悬殊。(3)不同民族农户土地利用的型式与程度存在差异,藏族等迁入民族农户拥有、流转耕地面积及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利用程度均整体高于汉、白等原驻民族,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与组合的多样性相对较低。(4)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多样化影响其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及形态组合,整体而言,农户生计的非农程度与其耕地流出面积、宅基地利用的规模、程度及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呈正比,而与其耕地租入面积、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组合的多样性呈反比。
张磊李君武友德
关键词:农户生计
云南环洱海地区城镇聚落用地扩展特征及模式分析——以大理市下关镇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2000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法、象限方位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及土地利用转换分析法,对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的扩展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3年间,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整体扩展态势明显,呈明显的南北分异,南部地区用地扩展规模与速度远低于北部;在距离镇政府2 000~2 500m及3 000~3 500m的圈层范围内为城镇聚落用地的主要扩展区;随用地扩展,城镇聚落用地海拔整体提升,低坡缓丘地区为用地扩展的首要选择。随时间演进,新建城镇聚落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形态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主要由耕地和非聚落人工覆被用地转入,呈现出城镇扩张推动型、交通干线引致型及工业发展衍生型等3类扩展模式。
张磊李君武友德李灿松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运用区域重心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及不一致指数等方法对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与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部,区域间人口与经济分布失衡,经济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偏移,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明显,两重心呈不同的演化特征;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人口与经济的主要集聚轴为东南沿海,次要集聚轴为长江,随时间发展,经济呈沿海扩散、沿江集聚的态势而人口则逐渐由西部向东部集聚;人口与经济重心的空间重叠性有所提高,但变动一致性较弱,两重心的耦合态势较弱;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均衡方向演化,依据不一致指数,可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人口—经济协调型、人口超前型、人口极化型五种耦合类型。
张磊武友德李君
关键词:经济集聚人口集聚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城市群落共生演化与均衡被引量:2
2016年
从群落的角度解释城市集聚现象是全新的研究方向。以生态学中logistic模型为基础,建立描述城市群落内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分别讨论两种城市群落能否实现生态均衡,均衡是否稳定,以及稳定的条件。通过分析发现,城市群落内共生均衡并不排斥竞争,相反地,竞争有重要作用;依托型城市群落中卫星城间不能形成稳定共生均衡,而中心城与卫星城演化均衡的结果取决于两者共生的水平,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卫星城发展中存在问题;平等型城市群落内可能出现多种嵌套均衡。
张怀志武友德
关键词:城市群落LOGISTIC模型
云南省近20年经济发展区域平衡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选取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三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为分析对象,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分析单元,利用年均复合增长率、相对发展指数、基于"基尼系数"的区域发展平衡度、R/S分析法等方法,对云南省近20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程度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小;(3)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的历年平衡度较低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衡度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平衡度最高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4)未来各州市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职工平均工资区域差异仍将缓慢增大。研究成果对于客观认识云南省经济发展历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朱雁春刘新有曹洪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