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45)

作品数:27 被引量:334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阳兵罗光杰徐倩白晓永王世杰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8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聚落
  • 7篇土地利用
  • 4篇生态
  • 4篇石漠化
  • 4篇耕地
  • 4篇峰丛
  • 4篇峰丛洼地
  • 3篇岩溶
  • 3篇岩溶山地
  • 3篇乡村聚落
  • 2篇样带
  • 2篇坡耕地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宗地
  • 2篇乡村
  • 2篇小尺度
  • 2篇聚落演变
  • 2篇保护区
  • 2篇村域

机构

  • 23篇贵州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重庆师范大学
  • 7篇贵州师范学院
  • 3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6篇李阳兵
  • 7篇罗光杰
  • 7篇徐倩
  • 6篇白晓永
  • 4篇王世杰
  • 3篇谢静
  • 2篇王发艳
  • 2篇李潇然
  • 2篇张恒
  • 2篇陈萌萌
  • 1篇程安云
  • 1篇邵景安
  • 1篇谭秋
  • 1篇王永艳
  • 1篇邓玲玲
  • 1篇程星
  • 1篇郑建
  • 1篇周志明
  • 1篇杨广斌
  • 1篇甘彩红

传媒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地理研究
  • 3篇中国岩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阳市城市土地扩展空间的生态适宜性与优化被引量:10
2015年
以贵阳市为例,利用Arc GIS 9.3成本分析得出城镇空间扩展的阻力值,建立"建设用地为源+生态刚性约束+生态功能型阻力要素"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应用模式,动态模拟贵阳2010年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阻力,并将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分析了2014年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适宜性的冲突,根据城市扩展土地空间配置与冲突格局,找出城市空间扩展现状不合理之处.结果表明:2010—2014年间,生态适宜性分区与研究区城市扩展方向基本吻合,但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生态冲突比较严重.在新增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生态冲突区面积占58.2%,其中,生态调控区占35.4%、限制开发区占13.9%、禁止开发区占8.9%.生态用地冲突加剧会引起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安全下降,提出以保留生态用地为目的的城市空间拓展优化路径,为贵阳土地空间格局优化、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指导.
邱从毫李阳兵冯元嵩
岩溶山地乡村人地系统耦合演变研究
2019年
本项目开展了岩溶山地乡村人地系统退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岩溶山地聚落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岩溶山地山-坝土地利用耦合演变研究和岩溶山地人地关系转型演变研究。项目阐明了岩溶山地生态退化、恢复的人为效应,为客观了解岩溶石漠化的演变过程和成因,开展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已有的宏观尺度的人地系统特征认识作微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人文影响的补充。
李阳兵罗光杰白晓永赵翠薇
关键词:岩溶山地人地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岩溶石漠化生态环境效应生态退化
对石漠化概念及其治理的再思考被引量:25
2017年
进一步厘定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因素对西南喀斯特退化土地生态治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当前对石漠化认识有关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是岩溶山地人口增加打破了低土地承载力和低生产力背景下维系的脆弱平衡,而发生的土地退化。当前中国农户正经历着生计转型与多样化生计,对农业生产与农村土地依赖性逐渐减弱,岩溶山地人地关系模型出现了新变化,未来岩溶山地石漠化将呈现由扩展转向收缩的新态势。
李阳兵黄娟徐倩罗光杰
黔中高原面石漠化演变典型案例研究——以普定后寨河地区为例被引量:29
2013年
定量分析石漠化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客观认识石漠化、了解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和开展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选取位于黔中高原普定县境内的后寨河地区,基于1963年、1978年、2005年和2010年的高精度影像,研究了石漠化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区1963年、1978年、2005年和2010年石漠化综合指数分别为1.5042、1.3311、1.2176和1.2376,说明研究区的退化石漠化总体上在恢复。1963-2010年,一直保持不变的石漠化占2010年石漠化的43.76%,15°~25°、〉25°坡度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距聚落〉900 m范围,强度石漠化的比例从1963年28.6%下降到2010年的10.6%。研究区石漠化广泛分布的中部10个村级单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情况表明,各村陡坡耕地普遍发生严重的石漠化,较多坡耕地的存在仍是土地石漠化的驱动因素。
李阳兵罗光杰程安云邵景安白晓永王世杰
关键词:石漠化
基于聚落演变的岩溶山地聚落体系空间结构整合——以后寨河地区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选择黔中高原的典型岩溶山地普定县后寨河流域,探讨了1963~2010年岩溶山地的聚落和人口变迁,建立了基于聚落规模等级发展变迁和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乡村聚落发展适宜性和聚落整治类型评价方法。研究区大聚落和较大聚落主要分布在耕地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中部峰丛洼地区东、西两侧,人口密度高值中心对应的往往是大聚落等级。研究区聚落可划分为重点村镇型、优先发展型、有条件扩展型、限制扩展型和迁弃型5类。
李阳兵李潇然张恒邱从毫罗光杰白晓永
关键词:土地利用岩溶山地
50余年来岩溶山地近郊村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地区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选取贵州省清镇市近郊村域王家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GIS支持下,利用该区域1963年、1982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叠加分析,提取出研究区50余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其驱动力因子,其结果表明:(1)1963—2015年间,土地覆盖类型的总体变化为高被草地和平坝旱耕地明显减少,低被草地、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公路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其中,平坝旱耕地有向经济效益更高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趋势;(2)景观格局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自1963年起,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到2015年呈下降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逐年减小,形状趋于不规则,同时,近50年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持续增加;(3)区内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呈阶段性变化,从1963年到2005年,坡地土地利用活动较强,2005年后,平地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农业逐渐转型、聚落持续扩展;(4)区内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受经济、人口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徐倩李阳兵李阳兵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小尺度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被引量:8
2019年
探讨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对认识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63年到2015年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图数据,研究了茂兰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聚落集中分布在4个实验区,从1963年到2015年,实验区聚落一直呈增加趋势,2005年是聚落集聚程度经历了减弱再到增加过程的拐点;(2)在聚落规模增加的同时,聚落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生态旅游型聚落;(3)保护区峰丛洼地中聚落面积与耕地面积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保护区聚落密度低、聚耕比小是保护区植被得以较完整保存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查清茂兰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状况、为连片峰丛洼地区的人-地关系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李阳兵罗光杰罗光杰徐倩
关键词:聚落
基于地形梯度的典型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23
2020年
探讨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对峰丛洼地区进行土地管理及生态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Google earth高清影像(0.5 m分辨率)和30 m×30 m 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地形分布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典型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4个典型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具有显著的层次特点:居民点、水田、水浇地、旱地及工矿用地在低地形梯度区域具有分布优势,有林地、灌木林地在中高地形梯度上具有优势。(2)随地形梯度增加,4个研究区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低地形位上,王家寨>后寨河>花江>茂兰,在中高地形位上,王家寨>花江>后寨河>茂兰。由于峰丛洼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决定了4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典型峰丛洼地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简萍李阳兵王权
关键词:峰丛洼地
基于梯度分析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扩展的景观生态效应被引量:17
2017年
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景观生态效应,有助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土地管理。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 GIS 9.3和Fragstats 4.2软件,采用景观扩展指数、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模型、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城市扩展模式、人为干扰强度、景观格局梯度等3个方面对1995—2014年研究区城市扩展过程中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之后研究区受地形地貌及交通的影响,占主导优势的边缘扩展模式随时间变化呈减弱趋势,跳跃扩展模式优势却不断增强,而填充扩展模式始终处于同期最低值;1995—2014年,以林地、草地、水域等为主的低、低中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变化稳中略有增长,但以城乡居民点和工业用地为主高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却在2007年和2014年呈现出向中、中高强度区域蔓延的态势,旱地、水田空间丧失严重;南-北向和东-西向样带随着距城区中心越远,斑块密度、平均欧式最近邻体距离、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越高,而靠近城区中心区域上述相关景观指数值随时间变化却呈下降趋势;且聚集度指数在时空上的变化却正好与之相反。在南-北向和东-西向样带局部区域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这对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产生深远的影响。
崔王平李阳兵李睿康周亚琳文雯
重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的样带响应与驱动机制差异被引量:18
2017年
为深入研究地形地貌和经济背景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进程与时空差异的影响程度,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 GIS 9.3和Fragstats 4.2软件,采用样带梯度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方法,基于研究区独特地貌特征和不同经济环境,设置南北向和东西向等7条样带,对1995—2014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的样带响应和驱动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就相同时期同向样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整体变化特征而言,靠近城市中心的南北向样带c和东西向样带f的斑块密度PD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值分别呈最低值和最高值,远离城市中心的样带却恰好相反,可见各样带整体景观特征差异受同期城市化水平、地形因素、政策驱动影响明显;2)随着与城区中心(或丘陵、台地)距离的增加,南北向样带和东西向样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不断提高,景观聚集度却不断降低,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变差。2001年之后城市化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影响程度增强,地形因素减弱,以耕地景观为主导的景观格局也逐步向以城市景观为优势的方向转变;3)在1995—2014年期间,南北向c样带南段18km和东西向f样带西段8 km附近城乡居民点最大斑块指数LPI值均为最高,随城市向外蔓延,c样带北段6 km处LPI值出现100%,由于2001年之后老城区内部改造,南北向c样带南段18km和东西向f样带西段8 km附近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WMPFD也多由波峰值降为最低值(接近于1),且城市化空间推进过程中不均匀性特征显著。
崔王平李阳兵李潇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