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5010)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邱崇践杨毅刘舜阮征邵爱梅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雷达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多普勒雷达资...
  • 2篇雷达资料
  • 2篇反演
  • 2篇暴雨
  • 1篇点化
  • 1篇多普勒雷达资...
  • 1篇一致性
  • 1篇站网
  • 1篇三维风场
  • 1篇数据一致
  • 1篇数据一致性
  • 1篇天气雷达
  • 1篇强降水
  • 1篇资料反演
  • 1篇流场
  • 1篇流场结构
  • 1篇雷达资料分析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3篇邱崇践
  • 2篇杨毅
  • 1篇邵爱梅
  • 1篇阮征
  • 1篇刘舜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Advanc...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雷达站网资料在长江流域暴雨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4年
阐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资料拼图技术在长江流域暴雨试验中的应用 ,内容包括雷达基数据的处理转换、站网资料的一致性处理方法、不同波段雷达资料的拼图策略、风场反演、结果的综合显示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雷达站网综合拼图软件系统 ,利用该系统对 2 0 0 1年、2 0 0 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雷达组网中不同型号雷达的探测基数据 ,进行了资料处理转换和站网综合拼图。
阮征邵爱梅
关键词:天气雷达数据一致性暴雨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的中尺度流场被引量:41
2006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资料对 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降水带附近中低层有一个由西南与西北气流交汇形成的辐合带, 高层受偏西气流控制;中低层的辐合带长时间维持,是这次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辐合带南侧的西南气流将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降水地区,为这次持续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杨毅邱崇践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暴雨流场结构反演
双Doppler雷达非同时性资料反演三维风场的改进方案被引量:11
2003年
针对Doppler雷达观测资料具有非同时性的特点,对原有的从双Doppler雷达资料反演三维风场的MANDOP方法进行了改进。新方案同时反演两次体积扫描期间开始和结束两个时刻的三维风场并假设在该期间内风随时间线性变化,从而保证了在目标函数中反演量与观测量的时间一致性。用模式模拟资料和一次实测的超级风暴单体资料分别进行了反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处理方案可以提高反演精度。
刘舜邱崇践
关键词:DOPPLER雷达反演三维风场
多普勒雷达资料格点化方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利用高阶多项式拟合实际雷达速度观测的方法生成模拟资料,据此比较了3种雷达资料格点化的插值方案,它们是先锥面后垂直内插方案(CVI),3维Barnes插值方案(3D-Barnes)和变分分析方案(VAR)。结果表明,3D-Barnes方案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特别是在中层;CVI方案的误差略高于前者,但是光滑性较差,在高层和低层空缺区较大;VAR方案的误差最大。
杨毅邱崇践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插值
Kinematic Structure of a Heavy Rain Event from Dual-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被引量:15
2004年
The detailed kinematic structure of a heavy rain event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ual-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 A variational analysi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wind fields. Before the analysis, a data preprocessing procedure was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temporal variation with the scanning time interval and the effect of the earth curvature on the data position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 shear line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leve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infall event. The precipitation fell mainly on the south end of the shear line where southerly flow prevailed and convergence and updraft were obvious. With the movement and decay of the shear line, the precipitation moved and decayed correspondingly.
邵爱梅邱崇践刘黎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