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034Y03)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贺林郑海涛裘国强周崇治彭志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立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等位
  • 3篇等位基因
  • 3篇等位基因杂合...
  • 3篇杂合缺失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散发性结直肠...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基因
  • 3篇肠癌
  • 2篇1号染色体
  • 1篇定位克隆
  • 1篇杂合子
  • 1篇杂合子丢失
  • 1篇直肠肿瘤
  • 1篇失活
  • 1篇肿瘤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3篇彭志海
  • 3篇周崇治
  • 3篇裘国强
  • 3篇郑海涛
  • 3篇贺林
  • 2篇张放
  • 1篇李大鹏
  • 1篇樊军卫
  • 1篇黄力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散发性结直肠癌1p36.33-36.31区域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精细定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通路之一,本实验通过对染色体1p36.33-36.31区域的杂合缺失精细定位分析,发现高频杂合缺失区域并探讨其意义。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1p36.33-36.31)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ean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杂合缺失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p36.33-36.31区域平均杂合缺失率是31.5%,以D1S243位点最高,47.2%,最低是D1S1347,7.4%。存在两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D1S243位点(1p36.33)以及D1S468和D1S2660位点之间约3 cM的区域(1p36.32-36.31)。1p36.33-36.31区域各位点的杂合缺失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以及分级无显著相关。结论1p36.33.36.31区域发现了两个高频LOH区域:1p36.33和1p36.32-36.31,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
周崇治郑海涛裘国强张放贺林彭志海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杂合子丢失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2006年
杂合缺失(LOH)是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抑癌基因的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条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发生LOH可导致该基因失活,并进一步导致肿瘤形成.目前,通过微卫星DNA标记对散发性肿瘤进行LOH分析,找出其共同缺失的片段,这是对抑癌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的主要策略之一.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LOH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周崇治郑海涛裘国强张放贺林彭志海
关键词:等位基因杂合缺失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微卫星DNA标记基因失活定位克隆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精细定位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通路之一。本实验通过对1号染色体1p36.33~36.31、1q31.1~32.1区域进行杂合缺失精细定位分析,以发现更精确的高频杂合缺失区域。方法在1p36.33~36.31、1q31.1~32.1区域分别选择7个、6个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产物在电泳后进行LOH分析。LOH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p36.33~36.31区域平均杂合缺失率是31.47%,以D1S243位点最高,为47.22%(34/72),最低是D1S1347,为7.35% (5/68)。存在两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D1S243位点(1p36.33)以及D1S468-D1S2660区域(1p36.32~36.31)。1q31.1~32.1区域平均杂合缺失率是22.98%,以D1S2622位点最高,为36.73%(18/49),最低是D1S412,为16.42%(11/67)。更精确的缺失范围定位在D1S413和D1S2622之间(1q31.3~32.1),大约2cm的遗传距离范围内。1p36.33~36.31、1q31.1~32.1区域各位点的杂合缺失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以及Dukes分期无显著相关。提示该区域上的杂合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结论1号染色体上存在3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D1S243位点(1cm)、D1S468和D1S2660位点之间(3cm)以及D1S413和D1S2622之间(2cm),提示在这些区域存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周崇治裘国强樊军卫李大鹏黄力郑海涛贺林彭志海
关键词:结直肠癌染色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