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4F004Z)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景纯徐象平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清代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黄土高原地区
  • 1篇行政区
  • 1篇行政区划
  • 1篇政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活动
  • 1篇市镇
  • 1篇城镇化
  • 1篇城镇化发展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景纯
  • 1篇徐象平

传媒

  • 3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地区清代城镇化发展的途径与方式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地区清代城镇化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该区现代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文献资料分析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结果发现黄土高原地区清代城镇化发展的3种力量,即政府、晋陕商人和域外商人(包括外国资本势力)及其政府所领导的自上而下和晋陕商人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两种城镇化发展途径。结论政府干预和地方商业集团的发展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特殊的地方资源开发是吸引外资并由此带动城镇化发展的积极力量。要加快该区域现代城镇化发展应该借鉴这些历史经验。
刘景纯徐象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化清代
从地志资料看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市镇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利用地志资料,对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市镇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清代地志关于市镇的记述很不平衡,市镇的概念和内涵在诸多方志中不一致;市镇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一般行政区划,也不全是一方的行政中心;市镇包括市集主要表现为一方经济中心地的功能,社会活动是伴生的现象。市镇按集日分配看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年集、月集和日集,其具体情形和分布略有不同,地域特征显著。由于地志资料记述较为混杂,在作具体研究中应当澄清和分析,而不可贸然用之。
刘景纯
关键词:市镇清代行政区划社会活动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书院的时空分布与选址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清代城镇书院已比较普遍地发展起来,但城镇书院在各地的发展却经历了不同的时空演变过程。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级别城镇书院的考察,详细地揭示了不同级别城镇书院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府县级城镇仿效省会设立书院的实践主要在乾隆年间才出现,城镇书院的发展总体上由区域东南部向西北部推广,乾隆时期出现发展高峰,发展重心向黄河以西转移。城镇书院时空变化特征显著。书院选址以城内为主,空间上体现了偏重东部和东南部的观念。
刘景纯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清代
清代西安、兰州和太原的书院分布与选址被引量:8
2006年
城市书院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城市书院在全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清代西安、兰州和太原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时空分布及其选址特征的研究,以揭示三个城市之间书院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清代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时段的差异,也有重心的变化。书院的选址和分布格局在观念、发展道路以及格局模式等方面有同有异。
刘景纯
关键词:清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