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XW024)
- 作品数:28 被引量:182H指数:8
- 相关作者:郑欣高梦媛张波赵呈晨杨子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图尔库大学上海艺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农村居民的城市想象与身份认同:江苏证据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对城市的了解愈发全面和深入。他们的生活、思想等各方面也受到城市的深刻影响,城市想象和自我身份认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江苏地区农村居民的实地考察,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了解城市的方式、对城市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城市想象和身份认同虽然具备一些城市现代性的特征,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半现代性"的状态。
- 高梦媛郑欣
- 关键词:农村居民城镇化
- 从“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农民工研究议题设置被引量:1
- 2016年
- 农民工议题一直是国家决策的重点,由于农民工群体的人口基数巨大,农民工议题中存在很多具体类别的问题,需要决策层与学术界进行互动,实现政治与学术的相辅相成。本文以农民工议题为切入口,通过分析中央一号文件与学术界研究文献对应的具体内容,探寻在我国政治环境下顶层设计与学术生产的互动机理,提出三种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证需要更加成熟的决策制定和公民参与机制以保证文件实行的合理性。
- 张金凯郑欣
-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议题设置学术生产
-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基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被引量:28
- 2011年
-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因素和障碍有很多,大众传媒也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大众传媒对于农民工影响的表层效果,而忽视了对于适应过程的意义建构与生活实践的理解。本文提出,由于城市适应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综合概念,因此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全景式要素进行研究,并意欲从关注其进城前后受大众传媒包括新媒体影响的各种城市适应指标变化状况出发,来展现并解释和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与生存实践这一过程事件。
- 郑欣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传播学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中的媒介支持系统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在人际传播网络、大众传媒及新媒介、组织传播渠道等不同形态媒介的介入和助推下,完成了非农职业角色的获得;并通过新媒介使用、组织沟通、城乡人际交往等传播实践,在职业生活中的信息、技能和情感层面实现自我赋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职业自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中媒介助推的影响与自我赋权的努力之间不断互动重构,本质上是一个媒介支持系统推动他们不断职业化的过程,进而影响到其自身城市适应进程。
- 张波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调适的文化平衡
- 2016年
- 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他们与生俱来的乡土性往往被看作是阻碍其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一般认为乡土性与城市文化不能共存,成功的城市适应应该是去乡土性以及不断城市化的,在这一传统观点的影响下,城乡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城市文化的偏向。本研究提出,乡土重构可能是促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能够调和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传播使其达到平衡,另一方面乡土重构使新生代农民工走出认同困境,形成多方面的文化认同。传播媒介是促成乡土重构的一种可能,即媒介是建构乡土性、唤起乡土文化的一个途径。最终城乡文化在不断推拉之下达到了文化平衡,当然这也使文化多元成为可能,并构成一种新的城市适应模式。
- 赵呈晨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乡土文化社区文化
- 流动与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及其传播实践被引量:2
- 2015年
-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与老一代在就业实践上有着重大差异,其职业流动更为频繁,职业适应也更为复杂。他们在城市传播环境的刺激下,通过不断的职业退出和进入,丰富工作经历、增加职业体验,在经历了这一特殊阶段的职业探索期后,逐渐步入有规律的职业适应期,并进行了一系列以模仿与践行、合作与平衡、疏导与拓展为表现形式的多重传播实践。不管是组织间的职业流动还是组织内的职业适应,均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谋求职业成长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职业认同并推动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
- 张波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 对农传播中的农民权益问题:基于受众本位论的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与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从受众本位论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获得及受众权利保障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必要性。在目前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受众角色缺席的背后,实际上是媒体责任和政府义务的双重缺位。承认且保障农村居民受众权利,本质上是对其公民权和公共物品选择权的尊重。实行多元治理与商业逻辑的协商与共谋,是确立农村居民受众地位和提高对农传播效果的必然之路。
- 郑欣
- 关键词:对农传播农民权益受众本位商业逻辑
- 媒体传播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13年
-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已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社会学的研究已趋向成熟,而传播学则相对薄弱。基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发掘传播学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如何与社会学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进而反思和展望传播学在该领域的发展。这一方面需要借鉴他山之石,为传播学注入社会学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需要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放置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传播环境中,多层次、多变量和多角度考虑传播因素的影响,创新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 高梦媛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传播学社会学
- 人生规划与媒介驱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从农村到城市,随着时空的转换,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绝不只是职业、收入、身份的改变,更是一场命运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环境中经历了丰富的媒介体验和传播实践,逐渐形成了对于人生不同以往的思考和规划。高度发达的城市媒介环境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命运打开了一扇窗,使得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规划更加现实,对于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城市融入计划变得更加清晰。从生命历程理论看,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规划与未来发展。
- 郑欣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 媒介“围”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进城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受父母示范、村民舆论、影视幻想三股力量影响,形成"乡村围城";转入城市媒介环境中,他们的婚恋观又受大众媒介、人际交往、网络互动的影响而形成"城市围城"。"城市围城"之于"乡村围城",在地理意义上是一种迁移和转换,而在婚恋观上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婚恋观内卷化带来的结果是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不上不下、难进难退的婚恋状态,对未来婚恋规划没有设想和安排,成为婚恋意义上的悬浮人。
- 袁霁虹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内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