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200265)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礼淑沈海王英周英王英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国家体育总局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上肢牵引复位固定器结合夹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小儿上肢多功能牵引复位固定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85例,均采用上肢多功能牵引复位固定器治疗。结果:解剖对位356例,近解剖对位96例,功能对位33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1~42d,平均31.5d,随访1~5年。功能恢复:优426例,良56例,差3例,肘内翻发生率5.15%。结论:儿童上肢多功能牵引复位固定器与骨折端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固定,适合上肢的生物力学要求,为儿童上肢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既能纠正骨位,又稳定整复骨折,并能防止旋转,结构稳固、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王英沈海乐劲涛周英彭王兰邓志强
- 关键词:骨折固定器儿童
- 中医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的认识及临床分型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产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分型特点。方法 :对 16 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根据骨折远端移位情况 ,按分型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基本类型 3种 ,亚型 18种。各类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 4种依次为 :伸直尺偏外旋型 (36 2 % )、伸直桡偏外旋型(18 7% )、伸直尺偏型 (9 6 % )、伸直尺偏内旋型 (7 8% )。所统计 3大类型按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 :伸直类型 ,旋转类型 ,屈曲类型。结论 :伸直类型和旋转类型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类型 ,而旋转类型又常与其他类型同时并存 ,本分型法是根据移位的方向去命名 ,在原有的伸直类型和屈曲类型的基础上新增旋转类型 ,每个类型又分了若干小类型 ,这样就基本概括了骨折远端各个不同方向的所有移位 ,也符合中医辨证、辨病施治的原则 ,具有准确施法、辨证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
- 王英杨礼淑郭焰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型儿童中医辨病施治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国内外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04年
- 王英杨礼淑王华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神经损伤42例治疗体会
- 2005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神经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2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8个月,用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为优者32例,占76.2%;良8例,占19%。伤后3个月内治疗优良率达95.2%。42例患儿均无骨不连,无肘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合并神经损伤,合并有混合神经损伤及动脉损伤时,应尽快手术治疗,单纯神经损伤在早期治疗中应尽早复位、尽快消肿。
- 王英杨礼淑周英沈海向明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神经损伤儿童并发肘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损伤动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