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112)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一博常旭王鹏王鹏孔丽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时频
  • 3篇微震
  • 2篇低信噪比
  • 2篇信噪比
  • 2篇微地震
  • 2篇极化
  • 1篇优化设计
  • 1篇震源
  • 1篇震源位置
  • 1篇微震监测
  • 1篇联合反演
  • 1篇裂缝
  • 1篇井中
  • 1篇极化角
  • 1篇各向异性
  • 1篇各向异性参数
  • 1篇反演
  • 1篇VTI介质
  • 1篇初至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王一博
  • 2篇常旭
  • 2篇王鹏
  • 1篇王鹏
  • 1篇杨慧珠
  • 1篇孔丽云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稀疏时频谱的微地震噪音压制
<正>引言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压裂过程和压裂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方法。其中,微震事件识别是微震监测的首要步骤,然而在实际监测过程中,由于水力压裂产生微地震能量较小,以及受...
武绍江王一博常旭
基于时频稀疏性分析法的低信噪比微震事件识别与恢复被引量:15
2014年
微震监测是直观评价压裂过程和压裂效果的有效手段.微震事件识别是微震监测的首要步骤.然而对于低信噪比微震监测数据,常规识别方法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基于微震事件在时频域中的稀疏性,本文提出利用Renyi熵值表示微震监测数据的时频稀疏程度,并以时频距离为约束条件,建立以低熵值的道数为判别阈值的目标函数.本文方法能在识别出微震事件的同时,恢复出较为清晰的微震事件.通过数值计算和对实际监测数据的测试,表明该方法对低信噪比的微震监测数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王鹏常旭常旭王一博翟鸿宇
关键词:低信噪比
基于时频稀疏性分析法的低信噪比微震事件识别与恢复
微震监测是直观评价压裂过程和压裂效果的有效手段.微震事件识别是微震监测的首要步骤.然而对于低信噪比微震监测数据,常规识别方法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基于微震事件在时频域中的稀疏性,本文提出利用Renyi熵值表示微震监测数据的时...
王鹏常旭王一博王璐琛翟鸿宇
关键词:低信噪比
文献传递
基于波动方程的微地震震源位置、震源时间及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联合反演被引量:2
2021年
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水力压裂监控的效果取决于对微地震事件的分析、解释。准确的微地震震源位置是关乎施工成败的重要因素。微地震震源位置的准确性与多个参数相关,其不仅依赖于微地震事件的激发时间,同时也依赖于储层介质参数信息,因此进行微地震震源位置、震源时间、储层介质参数的联合反演尤为重要。页岩气储层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VTI介质可对其进行较好的近似描述。基于VTI介质波动方程,本文提出了同时反演微地震震源位置、震源时间以及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的联合反演方法。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联合反演方法可以通过迭代反演同时得到高精度的微地震震源位置、震源激发时间以及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信息。
薛清峰
关键词:震源位置各向异性参数联合反演
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在考虑油藏内流体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裂缝诱导各向异性的极化角和方位角的影响,对裂缝诱导TTI(tilted transverse isotropy)双孔隙介质模型进行了研究.在裂缝诱导HTI(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y)双孔隙介质理论的基础上,用Bond变换推导了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的柔度系数矩阵和耗散系数矩阵,从而建立了介质的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及PML边界条件,对xoz平面内的2.5维矢量波动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缝的极化角和方位角的存在都会导致横波分裂,而在双层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模型的分界面上,又会产生转换波的分裂和横波的再分裂现象,这就增加了波场的复杂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实际地球介质的地震波场传播特征奠定了基础.
孔丽云王一博杨慧珠
井中微震监测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被引量:7
2016年
数据采集是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技术的基础,其品质高低决定了微震监测的成败。合理设计观测系统有助于提高监测数据品质。使用模型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现有观测系统对微震事件的初至信息和极化特征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提出对观测系统进行改进:加大检波器间距,单边布置检波器和安装临时桥塞器;以此弥补检波器有限的不足和注压流体对于微震事件信号的干扰,进而提升微震监测数据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微震震源定位精度。
王鹏王鹏常旭王一博
关键词:微震监测优化设计初至极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