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07)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遇春唐元张静许浩然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中文化“审父”心理分析
- 2014年
- 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并不具备现代性文化"审父"意识发生的条件。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审父意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集中崛起,由此带来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中强烈的现代性文化审父意识。但在20世纪50-70年代文学语境中,这种现代性文化审父意识受到主流话语权力的压抑,仅作为残存的文化审父情结蛰伏于当时中国作家群体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在当时主流文学的父子冲突叙事话语中,要么不具备现代性文化意蕴,要么其中隐含的现代性文化审父意识被主流话语所置换、消解或遮蔽。而在"百花"文学和"地下"文学的父子冲突叙事中,却集中表现了接受过五四启蒙精神影响的中国当代作家的现代性文化审父意识或情结,虽然尚未构成大潮,但已然为新时期文学中审父潮流的出现埋下了历史伏笔。
- 李遇春
- 关键词:心理分析
- 作为话语仪式的忏悔--何其芳延安时期的诗歌话语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延安时期的诗歌话语实践中,何其芳主要运用了一种双重性的忏悔话语策略,以此来认同并超越当时正日趋成型的革命文艺话语秩序。其中隐含了主流权力话语重塑或改造诗人主体的运作机制,即通过"排除程序"和"提纯程序"来制约主体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方式。何其芳的话语困境植根于他的心理困境,也折射了当时面临创作转换的革命作家的普遍文化困境。
- 李遇春
- 关键词:延安文学话语机制
- 话语规范与心理防御——论丁玲在延安解放区时期的小说创作被引量:7
- 2013年
- 从创作主体对外在话语规范的防御与超越的角度来看,置身于延安红色文学话语秩序中的丁玲主要运用了自我投射、体验"他者"和忏悔仪式这三种话语防御方式或心理防御策略,来应对当时主流文学话语规范的制约和压抑。丁玲在延安解放区的复杂话语姿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当时日趋完形的红色文艺生产范型的藩篱,同时也必然烙上了红色话语权力运作的深刻印痕,从而导致作者在延安解放区时期的小说话语实践中既洋溢着红色的革命激情,又涌动着"五四"知识分子"灰色"的启蒙情绪。这一切使得丁玲当时的小说创作成了延安革命文学话语改造或重塑"五四"启蒙文学话语的典型历史见证。
- 李遇春
- 成一“晋商小说”论被引量:1
- 2012年
- 一在新世纪以来日渐繁荣的"商业历史小说"创作潮流中,山西作家成一的文学史地位正在日益凸显。成一最初是凭借农村题材的小说而登上文坛的,但最终奠定他的文学史地位的还是商业题材的小说,准确地说,应该是"商业历史小说"。当今商业题材的小说中,着眼于现实商战的大多艺术境界不高,但着眼于商界历史的长篇小说则时常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 李遇春
- 关键词:历史小说文学史地位商业题材晋商农村题材艺术境界
- 乌托邦叙事中的背反与轮回——评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被引量:22
- 2012年
- 格非的《人面桃花》三部曲超越了乌托邦叙事与反乌托邦叙事二元对立的叙事陷阱,体现了作者将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视域融合的叙述诉求。本文从小说叙述结构去破译作者乌托邦叙事的策略和意图。在这三部曲中,格非不仅揭示了百年中国乌托邦进程中的历史悖论,而且暗示了这种历史悖论中无法摆脱的集体无意识力量,因为乌托邦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都属于集体无意识范畴。格非在《人面桃花》中不仅写出了古典江湖乌托邦的破产,而且也写出了现代革命乌托邦的危机。格非在《山河入梦》中既写出了红色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冲动与灰色的自由主义乌托邦冲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又写出了红色乌托邦冲动内部的裂隙和矛盾,还写出了两种不同性质、不同色彩的乌托邦冲动之间的融合和交集。而《春尽江南》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经历了由现代性追求转向新保守主义的精神嬗变。
- 李遇春
- 关键词:乌托邦叙事悖论轮回
- 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的“组织化”趋势及其消解
- 2013年
-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趋势。从"延安文学"到"十七年文学",再到"文革文学",这种文学"组织化"趋势日益强大和严密,直至在"文革"中走到了历史的反面。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的文学"组织化"本质上属于制度化权力的表现,其中隐含了中国革命文学的政治经济学,它主要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创作主体的生存方式、文学作品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诸领域进行组织化规约,并最终确立了新中国行政指令性的计划型文学生产体制。但在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趋势中始终伴随着消解它的历史潜流。
- 李遇春
- 关键词:革命文学
- 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亟需实证精神被引量:3
- 2011年
- 当今的旧体诗词研究热似乎不能摆脱虚热的病象,本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复活的本土"实学"传统被新时期以来长期盛行的"文化热"的表象所遮蔽。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当前的旧体诗词研究亟需提倡一种实证精神,宏观的论述必须建立在微观的剖析之上,真正意义上的宏文必须要有坚实的微观个案文章来支撑和建筑。只有建立在编年史的基础之上的历史叙述,穿插纪传体(以旧体诗词名家为砖块)和纪事本末体(以旧体诗词社团和流派为支柱),经纬交织,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中去描述的旧体诗词发展史,才是可靠的信史。
- 李遇春
- 关键词:实证精神编年史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 乔叶小说创作论被引量:14
- 2012年
- 乔叶是新世纪文坛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已经汇入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艺术谱系之中,并且有着鲜明的艺术定位。乔叶坚持心理治疗型的小说观,她的小说创作以"心理现实主义"见长,尤其长于女性心理现实和心理细节的描摹。乔叶的女性写作属于自审型写作,不同于惯常的自恋型写作和自渎型写作。与铁凝深受西方宗教影响的自审型写作相比,乔叶的自审型写作偏重于中国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人物的自我心理拷问更加自然,不露痕迹。从题材类型和精神取向来看,乔叶迄今的小说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沦落风尘的城市妓女的变态心理拷问,揭示了隐含在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小姐意识"或"妓女心理";二是对当代都市白领丽人的畸形婚恋心理透视,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城市文明病的批判性审视;三是对家族题材中不同代际女性的历史心理挖掘,凸显了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现实或潜意识场景,隐喻了她们在历史悲剧命运中的精神关联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深度心理书写,乔叶的小说传达了强烈的当代女性自审意识。乔叶的女性时间观在其"家族历史小说"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乔叶的小说有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类型,后者接近散文化或诗化小说。
- 李遇春
- 关键词:乔叶心理现实主义题材类型艺术类型
- 新中国文学中文化“恋父”心理解析——以《青春之歌》、《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中心被引量:7
- 2010年
- 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中国革命作家群体的文化人格心理结构中业已生成了一种集体化的"恋父情结",其本质是革命文化秩序中的父权崇拜。站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性别角度,通过审视与她们发生性别互动的各种男性人物形象的文化心理内涵,本文认为《青春之歌》象征性地展示了中国革命作家的"恋父情结"的动态生成过程,而《创业史》和《艳阳天》分别流露了深陷"恋父情结"的中国革命作家的两种不同的精神心理状态:"难以自拔"和"不思自拔"。
- 李遇春
- 关键词:新中国文学恋父情结
-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个体抒情与群体认同被引量:1
- 2011年
- 汉代文人五言诗是不入乐的诵诗,它是诗歌发展的自然产物,不应将其起源限定在一人一诗。汉代文人五言诗以群体抒情为主,这是形成它的整体风格的一个特质,尤以《古诗》为代表。从班固《咏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又酝酿着个体抒情的因素,这是开启建安时期五言诗兴盛时代的关键因素。苏李诗的形成,也包含后人对汉代诗歌个体抒情因素的追认。个体抒情的张扬使得五言诗的独立价值更加彰显,由个人创作逐渐过渡到群体性的认同,完成了诗体的确立。
- 唐元张静
- 关键词:五言诗汉代抒情咏史苏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