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4014)

作品数:5 被引量:94H指数:4
相关作者:唐卫明邓辰龙徐坤金蕾高丽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导航
  • 4篇导航系统
  • 4篇卫星
  • 4篇卫星导航
  • 4篇卫星导航系统
  • 4篇北斗
  • 4篇北斗卫星
  • 4篇北斗卫星导航...
  • 3篇整周模糊度
  • 3篇模糊度
  • 2篇单历元
  • 2篇历元
  • 2篇GNSS
  • 1篇电离层
  • 1篇电离层总电子...
  • 1篇电子含量
  • 1篇短基线
  • 1篇信号
  • 1篇整数
  • 1篇全球电离层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5篇唐卫明
  • 2篇金蕾
  • 2篇邓辰龙
  • 2篇徐坤
  • 1篇刘经南
  • 1篇郑福
  • 1篇邹璇
  • 1篇李笛
  • 1篇高丽峰

传媒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第二届中国卫...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非差观测的网络RTK方法及其在CORS跨网服务中的功能实现
基于非差观测的网络RTK方法通过提供每颗卫星的误差改正量,使网内用户获得与网络RTK方法等价的PPP模式快速精密定位服务。与现有网络RTK方法相比,新方法在基于CORS的流动站实时动态数据处理时无需指定参考卫星和主参考站...
邹璇唐卫明葛茂荣刘经南
关键词:GNSSPPP网络RTK无缝衔接
文献传递
北斗卫星信号实时单站电离层估计算法及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在研究已有实时电离层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及硬件延迟偏差的实时单站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估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位于湖北省内的8个测站GPS和北斗实测数据进行模拟实时的处理,将估计结果与全球电离层格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GPS和北斗的估计结果其量值及变化趋势与全球电离层格网模型插值结果都较为一致,其中GPS的误差保持在4TECU(1TECU=1016 m-2)之内,北斗的误差保持在5TECU之内。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实时单站电离层估计,独立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可以实现电离层活动监测。
唐卫明金蕾徐坤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北斗实时动动相对定位精度检测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对北斗实时动动相对定位精度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常用静态已知基线检测法和后处理定位结果比较检测法的基础上,改进和提出了动态规则几何轨迹检测法、动态瞬间检测法、固定基线长度的相对动态检测法以及与GPS实时动态处理结果比较检测法等方法。利用5种方法对真实北斗实时动动定位的精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使用这几种方法,可以全面、有效地分析北斗实时动动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同时,实测结果也展示了目前北斗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动动相对定位方面的有效性。
唐卫明徐坤金蕾郑福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单历元基线解算算法研究及初步结果被引量:56
2013年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轨卫星共有13颗,处于试运行阶段,亚太地区已经具备了实时定位能力。首先,根据武汉地区的实测数据,初步分析当前系统卫星的可见性。然后,针对北斗系统短基线相对定位,提出了合适的模糊度搜索算法。根据武汉地区的北斗/GPS双系统实测数据,进行北斗系统单历元模糊度固定及基线解算,并将模糊度固定结果及基线解算精度与GPS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15km以下的短基线,北斗系统单历元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超过80%;单历元基线解算精度比GPS系统稍低,在平面方向可达3cm,高程方向可达6cm。
唐卫明邓辰龙高丽峰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历元整周模糊度短基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历元定向算法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首先对北斗定向中附有基线长度约束单频单历元模糊度确定方法和双频单历元模糊度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LAMBDA模糊度搜索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模糊度确定方案。然后利用多组实测数据,对北斗定向模糊度确定的成功率、定向精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斗在定向的性能和精度上略低于GPS,但是处于一个数量级,已经可以满足多种应用的需求。
唐卫明李笛迟凤明
关键词:LAMBDA北斗单历元整周模糊度
GNSS整周模糊度确认理论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4年
从模糊度确认的理论基础出发,对目前存在的主要模糊度确认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各方法的理论背景与实用性情况,并展望了模糊度确认方法的研究前景。
刘经南邓辰龙唐卫明
关键词:成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