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Y1-00033-1)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易慧敏安玉玲易小猛魏绪霞刘剑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纽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移植
  • 7篇术后
  • 4篇移植术
  • 4篇移植术后
  • 4篇肝移植术
  • 4篇肝移植术后
  • 2篇早期肠内营养
  • 2篇器官
  • 2篇气道
  • 2篇综合征
  • 2篇肝移植患者
  • 2篇肠道营养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1篇毒素血症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血症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纽约医学院

作者

  • 8篇易慧敏
  • 6篇安玉玲
  • 5篇魏绪霞
  • 5篇易小猛
  • 4篇吕海金
  • 4篇刘剑戎
  • 2篇熊亮
  • 2篇傅斌生
  • 1篇张彤
  • 1篇陈规划
  • 1篇汪根树
  • 1篇杨扬
  • 1篇许世磊
  • 1篇易述红
  • 1篇赵辉
  • 1篇吴幼民
  • 1篇张英才
  • 1篇范明明

传媒

  • 3篇器官移植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纽约肝癌肝移植现状被引量:1
2014年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肝癌肝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肝癌治疗策略,及如何减少术后肝癌复发率,仍是目前令人困惑的难题。近年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更新,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策略均有启发和促进作用。本文将笔者在美国纽约医学院肝胆与移植外科的临床经验与各位同道分享。
吴幼民易慧敏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复发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 年6 月至2014 年4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32 例重症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14 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9)岁.肠外营养组16 例,男14 例,女2 例;平均年龄(44±10)岁.肠内营养组术后1 d 经胃空肠管注入温水、乳果糖,术后2 d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并逐渐加量至1 000 ml/d,同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即给予肠外营养,两组均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开始正常饮食.分别于术前、术后1、10 d 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术后2 周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肝肾功能及感染发生情况.两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t 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1±1.4)d,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的(10.6±3.8)d(t=-4.21,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0 d 的ALT、AST、TB、前白蛋白、尿素氮(BUN)中位数分别为106(50~163) U/L、62(27~135) U/L、67(35~116) μmol/L、201(105~389) mg/L、12.5(6.4~18.8)mmol/L,与肠外营养组的276(46~716)U/L、119(33~447)U/L、131(89~391)μmol/L、162(103~238)mg/L、26.1(12.9~37.6)mmol/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3.15,-4.01,2.93,-3.79;P〈0.05).术后2 周内肠内营养组感染发生率为43%(6/14),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69%(11/16)( 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刘剑戎许世磊安玉玲吕海金易小猛魏绪霞熊亮张英才杨扬易慧敏
关键词:肠道营养胃肠外营养肝炎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早期优化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优化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10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不同,将受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5例受者采用MR850湿化系统加温湿化氧疗,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雾化吸入等渗Na Cl溶液10 m L+盐酸氨溴索30 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每天3次,连用5 d。对照组55例受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雾化吸入等渗Na Cl溶液10 m L+盐酸氨溴索30 mg,每天3次,连用5 d。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行床边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组受者拔除气管插管后1 h和24 h氧合指数、ICU治疗时间、术后7 d内再插管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基线资料、拔管后氧合指数及ICU治疗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研究组25例(45.4%,55)受者共发生32例次肺部并发症,对照组32例(58.2%,55)受者共发生48例次肺部并发症。两组发生胸腔积液、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术后7 d内再插管的受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者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氧合指数分别为(246±29)和(229±25)mm Hg,平均ICU治疗时间分别为(55±24)h和(66±30)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2.12,P均<0.05)。结论改进的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氧合情况。
安玉玲傅斌生吕海金易小猛魏绪霞易慧敏
关键词:肝移植肺部并发症雾化吸入氧合指数
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在肝肺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及相关炎症因子在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拟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2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PS患者31例列为HPS组,同时随机选取行肝移植术且未合并HPS的终末期肝病患者30例为非HPS组及1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HPS组、非HPS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或治疗前1 d检测血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2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HPS组和非HPS组分别于术后3、7、14、21、28 d检测总胆红素、TLR2 mRNA、TNF-α和ET-1水平。术后随访,记录随访期间的阳性事件和生存时间。结果截止至2008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2.4年(最长4.4年)。目前,HPS组中26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存活15例,死亡11例,非HPS组中存活24例。肝移植术前HPS组患者的LPS、TNF-α、ET-1、TLR2 mRNA,i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但与非H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HPS组患者的TLR2 mRNA和ET-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iNOS mRNA、LPS与TNF-α也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PS组患者肝移植术后28 d较术前TLR2 mRNA、TNF-α、ET-1水平有所下降(均为P<0.05)。结论 LPS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在HP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易慧敏安玉玲张彤易述红汪根树陈规划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肝移植内毒素聚合酶链反应
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施肝移植术的91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后均转ICU监护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有否进行强化气道管理,分为实行气道管理组(研究组)和未实行气道管理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70例,男15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11)岁。对照组744例,男655例,女89例;年龄(49±12)岁。强化气道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拍背咳痰和呼吸功能锻炼、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防止误吸、湿化气道、无菌吸痰等基础护理,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麻醉清醒后12~24 h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氨溴索,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保证气道痰液有效排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7.1%(29/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215/744)(χ2=9.9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为4.1%(7/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75/744)(χ2=6.03,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气道管理能明显降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安玉玲易小猛魏绪霞吕海金刘剑戎易慧敏
关键词:肝移植呼吸道感染围手术期医护
大剂量乌司他丁在高危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器官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高危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46例术中失血量3000 ml以上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静脉使用乌司他丁剂量将上述高危患者分为大剂量组(HD组:400 kU,q6 h)和常规剂量组(RD组:400 kU,q12 h)。HD组63例,术中失血量(5.0±2.9)L,术后当天APACHEⅡ评分20.9±7.5、SOFA评分15.0±3.2;RD组83例,术中失血量(6.2±4.5)L,术后当天APACHEⅡ评分20.0±7.4、SOFA评分14.6±3.4。观察静脉应用乌司他丁5 d治疗后第3、7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改变。同时了解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肾替代治疗比例以及90 d生存曲线。连续性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MELD评分、CTP评分、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当天APACHEⅡ和SOF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应用5 d乌司他丁后,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发生。虽然两组术后90 d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χ2=0.566, P=0.452),但HD组第3天和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第7天的SOFA评分改善更为明显(5.6±4.5 vs.3.6±3.4,t=-2.910,P=0.004;8.5±4.7 vs.4.5±3.9,t=-5.468,P<0.001;4.7±3.2 vs.3.2±2.8, t=-2.944,P=0.004);RD/HD感染发生率(39.6%vs.23.8%,OR 2.11,95%CI 1.02~4.37,χ2=4.129,P=0.042)、肾替代治疗比例(22.9%vs.9.5%,OR 2.82,95%CI 1.05~7.55,χ2=4.51,P=0.034)、机械通气时间(Z=-5.112,P<0.01)、ICU停留时间(Z=-2.604,P<0.01)较R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高危肝移植术后患者�
吕海金魏绪霞安玉玲易小猛刘剑戎熊亮易慧敏
关键词:肝移植乌司他丁器官保护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炎症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随着受体选择、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发展,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肝移植术后感染是影响器官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魏绪霞易慧敏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炎症标志物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本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全部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177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60例在术后24 h内开展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试验组);117例早期予以全肠外营养,直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不同MELD评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 177例患者中共有106例(59.9%)发生术后感染。性别、MELD评分与早期肠内营养3个变量为影响总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0.045、0.000)。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11≤MELD评分≤20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P=0.014)。随着MELD评分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逐渐缩小。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中度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
范明明赵辉傅斌生安玉玲易小猛刘剑戎易慧敏
关键词:肝移植肠道营养术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