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0ZRl418800)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纪蔚何以丰余龙陈春妹张柏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静脉
  • 1篇血栓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突变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子机
  • 1篇组织间
  • 1篇无义突变
  • 1篇细胞
  • 1篇静脉高压
  • 1篇静脉血
  • 1篇静脉血栓
  • 1篇抗凝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 1篇分子机制研究
  • 1篇白细胞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张纪蔚
  • 1篇秦委委
  • 1篇张岚
  • 1篇张柏根
  • 1篇陈春妹
  • 1篇余龙
  • 1篇何以丰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组织间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大鼠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组织间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下肢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股动一静脉瘘建立大鼠后肢静脉高压模型,36只sD大鼠数字随机分为pcDNA3.1-DARC质粒组、pcDNA3.1空质粒组和对照组。术后14d和42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组织间DARC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一8的含量;TUNEL法和HE染色检测组织凋亡和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随着静脉高压时间的延长,组织间DARC表达量、组织凋亡及白细胞浸润程度在pcDNA3.1-DARC质粒组和pcDNA3.1空质粒组均呈增加的趋势,同期各组间比较,pcDNA3.1-DARC质粒组明显高于pcDNA3.1空质粒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8含量在pcDNA3.1-DARC质粒组和pcDNA3.1空质粒组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同期各组间比较,pcDNA3.L.DARC质粒组明显低于pcDNA3.1空质粒组,但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组织间DARC表达与静脉高压组织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可能通过加强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促进静脉高压炎症反应的发展。
秦委委张岚张纪蔚张柏根何以丰陈春妹余龙
关键词:趋化因子静脉炎症白细胞介素8
新发无义突变致抗凝蛋白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新杂合点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S(P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1例临床血栓病例并做家系调查,抽提外周血DNA并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核酸序列分析,构建野生型质粒(PS wt)和突变型质粒(PS-c.1771 del A),将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细胞裂解液中PS的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S在高尔基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在PROS1基因上发现一新发的无义突变PS-c.1771 del A,家系调查显示本研究病例为一遗传性抗凝蛋白S缺陷症家系,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中PS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突变型质粒转染细胞,激光共聚焦也进一步显示突变型质粒转染细胞的PS表达量明显少于野生型,突变质粒内的PS在高尔基体内的聚集明显少于野生型质粒表达蛋白。结论本病例先证者患遗传性抗凝蛋白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突变导致PS表达下降、分泌障碍,而后抗凝功能减弱,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方碧晴张纪蔚
关键词:静脉血栓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