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025015)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3H指数:5
- 相关作者:曹广文张宏伟韩雪侯晓玫赵佳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持续性炎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和炎症均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影响致癌过程。表达异常的microRNA在慢性炎症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部分microRNA通过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或炎症反应因子的表达加剧炎症反应;或通过激活肝星形细胞或产生胶原蛋白来加速纤维化过程;还可以通过打破促癌因子与抑癌因子的平衡来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促炎介质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等表观遗传机制,进而促进HBV诱导肝细胞癌的进化发育过程。本文初步探讨了持续性炎症导致microRNA表达异常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和异常表达的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 侯晓玫杜琰郭世昌陈曦曹广文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微RNAS
-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致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14年
-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200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748 300例,死亡病例约695 900例。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新发肝癌患者和死于肝癌患者数量均占全球50%左右[1]。原发性肝癌有70%~85%为肝细胞癌(HCC),其中85%以上是由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2]。HBV感染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HBV基因全长大约为3.2×103 bp,
- 侯晓玫曹广文
- 关键词:免疫肝细胞癌
- “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框架及其在乙肝致癌预防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乙肝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过程中,免疫/炎症分子遗传易感性与HBV交互作用维持了乙肝慢性化。HBV蛋白如大S抗原和HBx通过抑制免疫维持了非可控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如胞苷脱氨酶的表达,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只有极其少数细胞通过改变细胞生存依赖的信号通路,具备了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等逆向分化的潜能,获得了克服衰老、掠夺营养、无限增值和化疗抵抗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成为癌症起始细胞。这类细胞逐渐适应了促癌炎症微环境,演绎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可能为癌症监测、预防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生物标志和靶向治疗有效靶标。
- 曹广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 以社区为基础的群体医学在恶性肿瘤预防和控制中的重要意义被引量:21
- 2014年
- 近10年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位居我国城市人口死亡原因的前3位。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恶性肿瘤目前是人群平均寿命之前死亡的主要原因。探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生和发展规律应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以社区为基础的恶性肿瘤流行病研究是准确确定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评价我国社会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探索病因及其进化规律;开展针对性疾病预防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基础。在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中,重点是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的动态交互作用,并在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中进一步确定病因,探索早发现和早诊断的关键生物学标记物。社区为基础的群体医学研究在评价医学干预对癌症生存影响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加强社区医学基础建设在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 曹广文
- 关键词: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系统生物学在癌症预测、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2013年
- 系统生物学以系统策略和新技术为支撑,运用计算机等方法整合大量生物和医学信息,对生物体内调控细胞、器官和机体行为的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系统生物学的出现使"组学"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在不同层次得以整合,形成"预测"、"预防"、"个性化"和"参与"为一体的P4医学,可用于以社区为基础的个性化癌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 陈恺杜琰曹广文
- 关键词:系统生物学癌症
- 2002-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病及生存情况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发病和生存情况。方法以2002--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共9730736人,其中男性4996390人,女性4734346人;PLC发病2726例,死亡2427例。对2002--2010年PLC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进行分析,计算PLC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同时探索手术切除治疗对PLC预后的影响。结果2002--2010年PLC新发患者中,包括男性1966例,女性760例。男女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9.81岁和68.93岁。男性粗发病率为39.35/10万,高于女性的16.0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2,P〈0.01);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1.98/10万,高于女性的6.9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1.76,P〈0.01)。PLC患者死亡2427例,包括男性1734例,女性693例;PLC粗死亡率男性为34.71/10万,高于女性的14.6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8,P〈0.01);标化死亡率男性为19.16/10万,高于女性的6.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18,P〈0.01)。男性在35岁以后,女性45岁以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升高。PLC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95%、23.11%、17.04%、14.42%和12.29%。手术切除组321例,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8%、52.87%、41.88%、33.57%和32.64%;非手术组2405例,1—5年生存率分别为29.04%、18.58%、13.30%、11.16%和9.01%,手术切除组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2.78、10.52、8.28、5.56、5.12,P值均〈0.01)。结论上海市杨浦区PLC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接近,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手术治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的预后。
- 韩雪黄辰曦张宏伟乔鹏谢梦张蓉曹广文
- 关键词:肝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生命统计
- 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户籍人口结直肠癌发病和生存分析被引量:36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结直肠癌发病和生存情况。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和管理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发病趋势、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结直肠癌总新发患者5881例,粗发病率为49.36/10万,标化发病率为31.21/10万。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粗发病率分别为31.09/10万和18.27/10万;标化发病率为14.49/10万和8.83/10万。不同性别结肠癌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岁以后结直肠癌发病率迅速增加。结直肠癌粗发病率逐年增长(APC=3.48),但标化发病率未见明显增长(APC=0.39)。因结直肠癌死亡3735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3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72/10万。60岁之后死亡率明显上升。男性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卣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和直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8%和54.16%,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0%和66.18%,高于非手术组37.22%和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年龄是上海市杨浦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其死亡率显著低于发病率,手术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 韩雪黄辰曦赵佳丁一波张宏伟曹广文
- 关键词: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
- “癌症进化发育假说”的提出及其对癌症特异性防治的作用被引量:12
- 2015年
- 虽然只有25%癌症的发生与病毒等病原体慢性感染直接相关,但是慢性炎症却与多数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根据我们在乙肝病毒致癌和胃肠道、泌尿系统癌症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等中的系列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作者提出了"癌症进化发育假说"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该假说的核心学术思想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导致的免疫平衡失调或功能失调维持了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后者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并贯穿以"变异-选择-适应"为特征的癌症进化发育过程的始终。在非可控性炎症微环境条件下,促炎介质通过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及其类似物表达,或引起氧化应激,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和变异病毒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少数变异细胞通过改变原有生存信号通路和模式,在炎症微环境中炎性介质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使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赋予了癌症起始细胞克服衰老、掠夺营养和无限繁殖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侵袭。癌症进化发育一般具有"逆向进化"和"去分化"特征,体现了"干性"信号通路在癌症进化发育中的不可或缺性。"癌症进化发育假说"不但在探索炎症促进癌症的本质方面有望具有可试验性,而且对预测、预防、个体化和大众参与性的"P4医学"癌症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曹广文
- 关键词:进化炎症
- 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原发性胃癌发病及生存情况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期间胃癌发病和生存情况。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和管理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胃癌病例和手术治疗信息,应用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胃癌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组间生存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2年报道胃癌新发病例4853例,其中男3150例。男性粗发病率为50.60/10万;女性为29.55/10万。标化发病率男性为20.52/10万,显著高于女性的13.91/10万(U=136.14,P<0.01)。在此期间胃癌发病水平未显著变化(APC=0.06)。男性40岁、女性45岁之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因胃癌死亡4093例,其中男性死亡2645例。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43.36/10万;女性为24.90/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18.46/10万,显著高于女性的11.18/10万(U=116.72,P<0.01)。男性50岁、女性55岁之后胃癌死亡率明显上升。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375年。接受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是5.126年,非手术组为0.690年。胃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43.8%、37.6%、33.8%和30.9%。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1%、65.26%、58.29%、54.09%和50.29%,显著高于非手术组42.74%、30.45%、24.73%、21.29%和18.96%(P<0.001)。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 韩雪赵佳黄辰曦谢梦丁一波马立业张宏伟曹广文
- 关键词:胃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被引量:5
- 2014年
- 肝细胞癌(HCC)占我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遗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HB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HBV进化和HCC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的、非充分的抗病毒免疫对HBV变异有选择作用.在炎症促癌过程中病毒和肝细胞基因组均经历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HBV变异不但能预测HCC的发生,而且具有促癌功能.HBV在肝细胞基因组中整合,尤其是羧基端截短型X基因的整合不但促进HCC的发生和转移,而且抵抗抗病毒治疗.明确HBV致癌机制可为降低和推迟HCC的发生和转移奠定基础.
- 李自雄张琪林吉侯晓玫张宏伟曹广文
-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