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70059)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冲万蕊孟令蓉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中国共产党
  • 7篇共产党
  • 7篇国共
  • 5篇话语建构
  • 4篇政治
  • 3篇延安时期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主义
  • 3篇教育
  • 2篇党史
  • 2篇十月革命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联共(布)
  • 2篇毛泽东
  • 2篇话语
  • 2篇教科书

机构

  • 11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许冲
  • 3篇万蕊
  • 2篇孟令蓉

传媒

  • 2篇佳木斯大学社...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现代哲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中国延安干部...
  • 1篇中国井冈山干...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话语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2014年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文本之一。该文本的编撰,彰显了联共(布)"为政治而党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期待,其鲜明的话语艺术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俄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大众化的重要前提,而该文本独具时代特点的话语风格与话语"陷阱",则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话语构建提供了有益镜鉴。
许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路径探析
2015年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单一主体,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主体间性的转向,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对此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西方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加之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三个层面不断建构和拓宽路径。以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
万蕊
关键词: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文本逻辑——以《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中心被引量:2
2016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完成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任务,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人关于过渡问题的重要文本,系统建构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政策文本。该文本是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在政策话语的建构过程中,既重视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又强调兑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承诺,还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科学和话语建构的文本逻辑,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孟令蓉
关键词:《提纲》话语建构
辨析与镜鉴: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与方法刍议被引量:1
2016年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意在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提出建议。中美两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虽有不同,但究其内涵,具有共通之处。因此,本文将对中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辨析,探索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界定和教育方法方面的异同,以期给予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定的启迪。
万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价值探析
2016年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应用,更是帮助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现实困境的客观要求。因此,本文基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缺陷和现实困境,通过对比研究,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价值所在。以期改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凸显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性。
万蕊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的选择与革命的建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探因被引量:3
2014年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许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
“历史”的选择与革命的建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联共(布)党史》探因被引量:1
2015年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理论的系统建构作出了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许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
十月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的考察被引量:7
2016年
十月革命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建构革命话语的核心资源,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重要历史支撑。究其缘由,作为深刻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十月革命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最终凝聚成为历史的共识与时代的坐标。由此,它也实际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话语建构的镜鉴,并化为中共解决现实难题、塑造政党形象、协调党际关系和消解虚无主义的政治功能表达。借助十月革命建构话语,既有助于丰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亦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许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十月革命话语建构
论《联共(布)党史》对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影响
2016年
作为一种具体化、实践化的理论体系,《联共(布)党史》对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影响深远。它一度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理论模板,并在苏联实体范本(农业集体化)的佐证下,规范着我国农业合作化的目标、步骤、原则、速度等核心命题。辩证地看,它既提供了推动中国跨越千年传统、一举跨入现代的有力通道,却也将教条、封闭和僵化先天地植入了中国社会主义的肌体,以致中国用了30余年时间来去除其消极影响。
许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考察--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被引量:4
2015年
中国共产党建构革命话语注重借鉴俄国革命话语资源。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誉为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为各国共产党建构革命话语提供了历史资源和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通过译介话语、领袖话语、政策话语和大众话语四种形态的话语建构路径,借助《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诠释中国革命道路、探求斗争方略、揭示革命前景和总结革命经验,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内容及体系,并对当代中国话语建构具有启迪和镜鉴价值。
许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话语建构中国话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