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820013)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中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中国法
  • 1篇中国法理学
  • 1篇中国法律
  • 1篇中国法律传统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
  • 1篇视点
  • 1篇国法
  • 1篇法理
  • 1篇法理学
  • 1篇法律
  • 1篇法律传统

机构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2篇张中秋

传媒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法学家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社会转型与法的统一性被引量:6
2010年
社会转型必然引起法的理论和制度体系的统一性运动。殷周之际的社会转型形成了道德人文法思想和礼乐刑政模式;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社会转型形成了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和制度模式;唐宋之间的社会变动,没有改变法的统一性,但理学使法的统一理论达到了顶峰,实现了哲理、法理与情理,天理、国法与人情的贯通与融合。晚清社会转型,使传统中国法的统一性解体,同时开启了新的中国法的统一性运动。法的统一性在传统中国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而且是统一在道德原理之上的,这对未来中国法的统一性仍有其价值。当代中国法正在道德与自由这两个基本原理的支配和社会主义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向着新的统一性的方向发展。
张中秋
关键词:中国社会
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以中国法律传统对建构中国法理学的意义为视点被引量:35
2010年
在现代法学体系中,法理学原是西方科学知识的一部分,但大凡自成系统而有特色的法律文化都有自己的法理。传统中国的法理是我们的先贤关于法的基本问题的实践理性和历史经验的凝结,是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中华法系的共通理论。本文概括地探讨了传统中国的法观念、法秩序、法运行,以及法的理想和原理中的法理义蕴;提出传统中国的法理从有机的自然/世界观出发,以道德为原理,立足全体、效法自然、追求和谐,赋予了传统中国法责任─权利的结构、道德的精神和人类全体以及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价值目标;它沟通自然与社会、多元一体、责任优先、综合为治,贯注了德性为上的人的文化理想。这些法理义蕴在当代中国的法理学学科建设和法制化进程中,具有文化资源和主体建构方面的意义。
张中秋
关键词:法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