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8BWW009)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立群王永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燕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延伸:迷宫与时间中的叙述——博尔赫斯与格非小说的比较研究
- 2009年
-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主要与格非的小说观念及其独特的文本呈现有关,若从外来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则主要表现为接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从两者创作之间的延伸逻辑出发,主要选择观念的认同、迷宫手法和独特的时间意识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博尔赫斯之于格非小说的意义。至于交织其中的关于先锋小说的特质、后现代问题,格非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纯文学立场,则同样可以视为这种延伸逻辑的使然。
- 张立群
- 关键词:小说
- 语言叙述及其指向——论余华小说的“寻找意识”
- 2009年
- 长篇小说《兄弟》的出版,使作家余华再度成为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特别是意见上的分歧,无疑表明当前语境下文学批评自身存在着多向维度:至少,《兄弟》肯定是因为触及到了某些东西,才会为本不景气的文学拨响音符。盲目以“偷窥”、“性欲”来评判《兄弟》势必会遮蔽小说时时浮现的兄弟亲情;但从另一方面上讲,“偷窥”的童年视角以及“子代父业”的潜在历史,
- 张立群
- 关键词:余华小说语言叙述《兄弟》指向文学批评童年视角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
- 2009年
- "后现代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品格,曾深刻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既包括对大陆电影传统思维、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美学深度的消解,同样也包括香港周星驰"无厘头"影片的改写、仿拟和王家卫"风格化"电影的空间化、碎片式的结构,以及世纪初中国电影从形式主义到技术至上的转变,形成"主体的消失"和虚拟镜像。上述几个方面不但包括了中国后现代电影演进的阶段性,同时,还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电影后现代性的种种艺术构成。
- 张立群
- 关键词:中国电影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语言探析
- 2009年
- 语言问题一直是困扰新诗写作的一个症结。这一话题对于文化转型、纯文学普遍失势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生存与发展尤显重要。在相继梳理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语言问题的几方面内容之后,从世纪之交诗坛关于传统、语言资源等论争角度,涉及21世纪初诗歌的语言问题,不仅贯通了近20年来中国新诗的历史;同时,也使这一问题在跨世纪的过程中,完成了历史的延伸和自身的反思。
- 张立群
- 关键词:新诗语言问题
- 从“历史”和“叙事”出发——“新历史小说”研究问题概说
- 2009年
-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 张立群
-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叙事
- 从“历史”和“叙事”出发——“新历史小说”研究问题概说
- 2009年
-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 张立群
- 关键词:叙事
- 后革命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诗歌——或曰30年来诗歌发展的一种解读
- 2009年
- 一、“告别革命”与反思历史
“后革命”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首先从告别“革命”、反思“历史”展开自身的文化逻辑。随着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告别了革命时代的激进状态,进入到一个务实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也逐步纳入到“新时期文学”这一历史阶段。从以艾青、邵燕祥、昌耀、彭燕郊等一批“归来者”重返诗坛,到一大批继承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青年诗人竞相登场,反思“革命”的历史,关心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就成为这~时期的诗歌主潮。与文学史上著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相一致的,尽管,此时“文革”已宣告结束,但“革命”和“历史”强有力的惯性仍然制约着当时文学的思维观念,上述现象表明,所谓“告别革命”同样存在着一个时间与方式的问题。
- 张立群
- 关键词:中国当代诗歌诗歌发展后革命中国当代文学视域
- 叙述的方式与观念的解读--博尔赫斯之于余华小说的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先锋小说家余华,在其创作成长道路上曾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资源。本文以博尔赫斯之于余华小说的意义为主线,通过观念、叙述、时间和生命共4个主要方面论述余华小说在这一方面的特点,从而以比较研究和后现代的视野,勾画出余华小说创作的先锋意识。
- 张立群王永
- 关键词:余华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