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1702)
- 作品数:7 被引量:183H指数:7
- 相关作者:赵永军薄冬梅许浩汤达祯姜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模型与物性分析被引量:29
- 2005年
- 实验测试分析表明,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孔隙度相对较小,孔隙结构以微孔和小孔为主,中孔次之,大孔很不发育,这种孔隙结构总体上对煤层气的产出不利.同时也发现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必然导致高煤级煤储层具有不同的吸附、解吸、扩散及渗透物性.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大量测试结果分析归类并选择典型样品,建立了相应煤储层孔隙系统的四种模型,分析了各孔隙模型对应的储层物性优劣,对于沁水盆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许浩张尚虎冷雪汤达祯王明寿
-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储层储层物性系统模型储层孔隙孔隙结构
- 煤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而其吸附量取决于煤层的储集物性,因此研究煤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将煤层孔隙分为基质孔隙和割理孔隙,并分析了煤层孔隙的构成特征。从煤的物质组成和演化程度方面分析了基质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认为煤层基质孔隙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显微组分、灰分含量、变质程度等;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镜质组含量、壳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灰分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5个参数对煤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镜质体反射率(变质程度)和惰质组含量是影响煤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
- 陈平中薄冬梅赵永军
- 关键词:煤层气储集性能孔隙度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1
- 2008年
-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套采自不同层位不同地域煤样显微组分测试和低温液氮比表面测试的基础上,从比表面积、吸附曲线形态、阶段孔径结构分布、阶段孔径比表面积贡献、FHH分形特征几个方面刻画了煤储层微孔隙特征。同时,就"孔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煤物质组成与化学结构"这一因果链,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微孔隙特征与煤变质程度、煤岩显微组分以及矿物组分与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Ro在0.60%~1.91%范围内,比表面积及FHH分形分维数先明显降低,Ro至1.3%后又略有回升,同时吸附回线"滞后环"及分形尺度对应的压力范围明显减小,孔径3~4nm"墨水瓶"型孔明显减少乃至消失,并成为比表面积减少的主要贡献者。在相似煤级条件下,惰质组分较镜质组分有更多的比表面积贡献。粘土矿物组分含量>10%时,孔径3~4nm"墨水瓶"型孔对比表面贡献明显,且随煤级增高影响作用相对加大。
- 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许浩林文姬张彪
- 关键词:煤储层影响因素
- 煤储层渗透性研究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43
- 2008年
-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掌握其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及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中外煤储层渗透性研究的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从裂隙系统、有机显微组分和煤岩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和埋藏深度、构造应力场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煤储层渗透率的研究中应结合中国煤盆地的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各因素,统一测定仪器、统一操作规范和标准,从而获取有效参数,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准确地预测煤储层的渗透率。
- 薄冬梅赵永军姜林
-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影响因素
-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8年
-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性、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 薄冬梅赵永军姜林龚永杰李宗亮
-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裂隙系统有效应力变质程度
-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硫化氢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在深入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川西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产状中包裹体的物质组成,探讨了该地区硫化氢的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下三叠统中丰富的膏岩矿物、足够的埋藏深度以及较高的地温梯度构成了硫化氢大规模生成的必要条件。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在须二段成岩作用阶段就开始大规模向该地层中运移,其运移通道主要为孔喉和溶蚀孔隙;后期注入的烃类中硫化氢含量相对较低,其运移通道为构造裂隙和流体压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在运移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还原环境是硫化氢不被消耗的关键条件。
- 许浩汤达祯魏国齐张君峰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运移特征川西凹陷
- 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及定量预测被引量:55
- 2005年
- 从煤层的生气潜能和储气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认为煤层的储气能力是造成现今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影响工区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以现有的钻测资料为依据,选取相应的参数,建立适当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工区的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预测的煤层气含量与实测的煤层气含量之间的误差较小,且明显优于线性回归预测的结果.
- 连承波赵永军李汉林渠芳马士坤蔡福龙张军涛
- 关键词:煤层气含量主控因素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