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6)

作品数:111 被引量:1,826H指数:24
相关作者:李占斌李鹏鲁克新于东升史学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土壤
  • 21篇水土
  • 17篇黄土高原
  • 15篇土壤侵蚀
  • 13篇水土保持
  • 13篇降雨
  • 9篇水土流失
  • 9篇产沙
  • 8篇坡沟系统
  • 8篇丘陵区
  • 8篇紫色土
  • 8篇小流域
  • 6篇示踪
  • 6篇侵蚀产沙
  • 6篇南方红壤
  • 5篇有机碳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壤有机
  • 5篇流域
  • 5篇模拟降雨

机构

  • 69篇中国科学院
  • 60篇西安理工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兰州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山东省水利勘...
  • 3篇温州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勘测设计...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四川省水土保...

作者

  • 55篇李占斌
  • 33篇李鹏
  • 16篇鲁克新
  • 16篇史学正
  • 16篇于东升
  • 14篇王洪杰
  • 14篇梁音
  • 12篇朱冰冰
  • 12篇邹兵华
  • 10篇于国强
  • 10篇沈中原
  • 9篇刘刚才
  • 9篇孙维侠
  • 9篇赵永存
  • 8篇杜中
  • 8篇潘贤章
  • 8篇李德成
  • 6篇魏霞
  • 5篇王民
  • 5篇周忠浩

传媒

  • 14篇土壤学报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土壤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泥沙研究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
  • 2篇Journa...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40篇2009
  • 41篇2008
  • 12篇2007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坡面水蚀动力与侵蚀产沙临界关系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坡面水蚀动力与侵蚀产沙关系是水蚀预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光滑水槽试验和模拟冲刷试验,对坡面水流动力学特性(径流流速、剪切力以及能耗)及其与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呈滚波流特征,坡面流流速沿程变化呈波动趋势,随流量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坡面单宽径流剪切力、单宽径流能耗和坡面径流单宽输沙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呈抛物线趋势变化,说明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存在临界坡度,在本试验条件下,临界坡度位于21—24°之间.坡面单宽径流输沙率和单宽径流剪切力、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
关键词:陡坡水动力能耗
模拟降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08年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壤类型在3种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下土壤可蚀性K值都存在动态变化,但不同土壤类型其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在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范围内最高和最低值之间最高相差达到16倍;不同土壤类型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趋势也不同,其中绝大多数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可以分为三类,首先,9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其次,4种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型;第三,仅有1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小。
刘振波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张向炎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人工模拟降雨
贵州茂兰峰丛草地洼地小流域侵蚀产沙的^137Cs法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在贵州茂兰峰丛洼地区的工程碑草地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洼地沉积泥沙137Cs示踪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洼地土壤剖面属于堆积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中137Cs浓度分布特征反映了泥沙堆积与表层土壤侵蚀的信息。受岩土分布、微地形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出现不均匀再分布,面积活度的空间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1.35,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2)根据草地洼地典型堆积农耕地土壤剖面A-1的137Cs浓度分布特征,1963年以来的流域平均堆积泥沙数量是16.6t/km2.a,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45.95t/km2.a,约占侵蚀产沙数量63.88%的泥沙以地下流失的形式散失;(3)草地洼地小流域内地面土壤流失与地下土壤流失的相对贡献率分别是70.13%和29.87%;(4)以茂兰地区最大成土速率为依据推算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是13.51t/km2.a,草地洼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极高。
何永彬李豪张信宝严冬春文安邦
关键词:侵蚀产沙喀斯特峰丛洼地
子午岭林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揭示子午岭林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富县任家台林场子午岭林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土地退化过程中,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土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开垦/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随着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或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土地开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被破坏,调控能力减弱;土地恢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平均质量直径增大,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朱冰冰李鹏李占斌卢金伟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子午岭林区
紫色土坡地径流退水过程与地表糙率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径流退水过程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紫色土坡地的退水过程。(1)坡度和雨强对退水流量有显著影响,退水流量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坡度和雨强对退水历时无明显影响。(2)不同地表处理下,退水流量和历时差异显著。顺坡垄作退水过程最短,退水流量最小;裸地退水历时较长,退水流量较大;平作退水历时最长,但是退水流量小于裸地。(3)利用退水曲线法计算了紫色土坡耕地曼宁系数。不同地表处理下曼宁系数的大小为:裸地(0.028)<顺坡垄作(0.065)<平作(0.071)。
傅斌王玉宽徐佩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紫色土坡耕地
基于变分法和GIS的小流域模型三维地貌分形特征量化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实现具有三维立体特征的流域地貌分形维数直接准确计算,是目前分形地貌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依据变分法求解三维表面分形维数的基本原理,以DEM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9.2中的窗口分析功能,对所建立的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的三维地貌闵可夫斯基维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分法和GIS的有机结合使三维地貌分形维数的直接计算成为可能,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的三维地貌在各自无标度区内呈显著的分形特征,三维地貌闵可夫斯基维数不仅能有效表达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的差异性(变化范围达0.452),还可准确表达地貌动态变化特征,将其作为小流域模型三维地貌分形特征定量描述指标是可行的。
王民李占斌崔灵周李鹏
关键词:变分法
A Qua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rosion on the Productivity of Purple Soils被引量:3
2012年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soil erosion on soil productivit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Purple soil is one of the main soil types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purple soil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if soil depth,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rate of erosion,has an influence on crop yield and growth.Plot and pot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were performed.Results indicate that soils from different parental materials had different growth features and crop yields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fertility of the derived soils.The yield reduction rate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depth of eroded soil(level of erosion).The yield reduction rate per unit eroded soil horizon(10 cm) is approximately 10.5% for maize and wheat.
ZHAO LiJIN JieDU ShuhanLIU Gangcai
Soil erosion risk evaluation using GIS in the Yuanmou County,a dry-hot valley of Yunnan, China
2009年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threat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Evaluating regional erosion risk is increasingly needed b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encies. This study elaborates a model (using 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CA])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oil erosion risk in a representative area of dry-hot valley (Yuanmou County) at a scale of 1:100,000 using a spatial database and GIS. The model contains seven factors: elevation, slope, annual precipitation, land use, vegetation, soil, and population densit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ive grades of soil erosion risk: very low, low, medium, high, and very high. These are divid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a soil erosion risk evaluation map is created. The model may be applicable to other areas of China because it utilizes spatial data that are generally available.
HongYi Zhou , HuiXia Li 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关键词:GIS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沟系统降雨型滑坡侵蚀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野外对坡沟系统分峁坡和沟坡采样,及原状土室内干密度测定和不同含水量下抗剪强度力学实验,得到了峁坡和沟坡土壤干密度随高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小流域坡沟系统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和降雨型滑坡侵蚀预报模型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鲁克新李占斌邹兵华袁洁于国强
关键词: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干密度含水量
变雨强连续降雨坡地侵蚀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降雨是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为分析不同降雨过程下的侵蚀规律,在5 m×1.5 m径流小区进行了变雨强连续降雨(VR)与恒定雨强降雨(CR)两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连续降雨过程中,雨强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素,随雨强增大,地表径流流量增加。径流含沙量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在部分时段可能减小;(2)恒定雨强降雨和变雨强降雨产流过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产流初期。变雨强降雨地表产流较快,径流达到稳定时间更短。变雨强降雨和恒定雨强降雨的稳定流量相差不大,相对误差为2.23%-6.64%。(3)恒定雨强降雨和变雨强降雨的产沙过程显著不同,两种条件下的径流含沙量相差6.25%-42.27%。除极高强度降雨时段外,其它时段中变雨强降雨的径流含沙量高于恒定雨强降雨。
傅斌王玉宽王道杰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土壤侵蚀紫色土坡耕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