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5)

作品数:97 被引量:1,736H指数:27
相关作者:刘国彬薛萐戴全厚张超余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0篇丘陵区
  • 50篇黄土丘陵
  • 50篇黄土丘陵区
  • 49篇土壤
  • 19篇植被
  • 14篇侵蚀环境
  • 12篇降雨
  • 11篇植被恢复
  • 8篇土地利用
  • 8篇退耕
  • 8篇微生物
  • 8篇撂荒
  • 8篇撂荒地
  • 8篇荒地
  • 7篇碳库
  • 7篇碳库管理指数
  • 7篇微生物量
  • 7篇污染
  • 6篇土壤侵蚀
  • 6篇土壤质量

机构

  • 59篇中国科学院
  • 5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贵州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聊城大学
  • 3篇西安地质矿产...
  • 3篇水利部松辽水...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西北电力试验...

作者

  • 57篇刘国彬
  • 35篇薛萐
  • 23篇戴全厚
  • 16篇张超
  • 14篇余娜
  • 12篇刘普灵
  • 12篇许明祥
  • 12篇徐学选
  • 10篇李小利
  • 8篇张健
  • 8篇兰雪
  • 8篇周萍
  • 7篇阎百兴
  • 7篇杨育红
  • 6篇郑世清
  • 5篇琚彤军
  • 5篇李波
  • 5篇党小虎
  • 5篇王栓全
  • 4篇廖鑫

传媒

  • 10篇中国水土保持...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草地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经济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泥沙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5篇2011
  • 20篇2010
  • 18篇2009
  • 31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蚀环境撂荒地植物群落恢复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侵蚀环境不同退耕撂荒年限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分析植物恢复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退耕撂荒年限的增加,恢复演替的推进逐渐增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撂荒年限呈正相关,而群落优势度指数与撂荒年限呈负相关;物种多样性指数能极好地反映群落物种丰富度,并能客观表达物种的动态变化,其演变呈升—降—升的趋势,退耕撂荒3、10和25 a左右时为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峰。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群落生物量、覆盖度和优势度关系密切,随着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演替的进展,植被结构稳定性呈阶梯式增强,从而为侵蚀环境生态恢复提供了基础保障。
薛萐李占斌戴全厚李鹏刘国彬翟胜
关键词: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植物群落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被引量:51
2010年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黄土高原降雨量和年均温等气象要素进行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降水量和年均温来说,地统计学方法优于传统的反距离加权插值、多项式插值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降水量插值以普通克里金方法最优,对于年均温来说,考虑高程影响的简单协克里金方法优于一般的克里金方法和普通协克里金方法。通过空间插值分别得到黄土高原降水量和年均温分布图,黄土高原年均温和降水量均总体分布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界限明显;降水量117~721mm,年均温7.0~14.0℃,黄土高原气候以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为主,适宜农牧业发展。
孟庆香刘国彬杨勤科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要素插值克里金方法
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碳库组分演变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坡耕地改造梯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耕地改造梯田后,土壤碳库组分变化显著,并随改造年限呈线性增加,30年后,土壤有机碳(TOC)、重铬酸钾易氧化态碳(EOC1)、高锰酸钾易氧化态碳(EOC2)、水溶性有机碳(DOC)、热水浸提有机碳(HWOC)、K2SO4浸提有机碳(CK2SO4)、碳水化合物(CHO)以及微生物量碳(MBC)较坡耕地增幅分别达146%、213%、196%、97%、246%、240%、234%和134%。相关性分析表明:TOC、EOC1、EOC2、DOC、HWOC、CHO和MBC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坡耕地改造梯田中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碳库含量较低,而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可以提高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张超刘国彬薛萐余娜
关键词:坡耕地梯田黄土丘陵区
落地石油量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为定量反映落地原油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进行野外石油污染模拟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水平,4个重复,周期为11个月。结果表明:随着浇油量的增加,石油对群落的影响逐渐增大,表现为群落的返青时间推迟,返青系数下降,返青系数与浇油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浇油厚度为4.3和5.8 mm时,群落盖度降低、植株数减少且在整个生长季增加缓慢,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种群对石油污染的响应不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Laxm.) Schindl.)和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 (Willd.) Novopokr.)8月生长系数有相似趋势,都在1.4 mm浇油厚度时达到最大值0.697和0.612,随着浇油厚度的继续增加,二者的生长系数迅速下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8月生长系数与浇油厚度呈显著负相关。
李小利刘国彬党小虎
关键词:群落特征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墩山小流域的6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基础呼吸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根际土壤有机碳高于非根际;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pH值均低于非根际;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外,其他植被的根际微生物量N高于非根际;沙棘、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土壤微生物量C高于非根际;6种植被的根际基础呼吸和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非根际(P<0.05),多酚氧化酶两者无显著差异,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变化趋势不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氧化物酶与基础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无论是根际土壤还是非根际土壤,天然草地(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的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总体高于人工灌木(柠条和沙棘)和人工草地(沙打旺和茵陈蒿)。
薛萐刘国彬张超
关键词:不同植被根际微生物量土壤酶
中国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0年
为掌握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动态和明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近20年(1991—2008年)东北地区有关非点源污染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分类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总体呈增加趋势;研究内容包括水环境污染源调查分析与评价、污染负荷量化、机理探索、模型模拟和污染防治5类;研究对象包括氮、磷、泥沙、农药和重金属;经验方法估算污染负荷较多,机理模型应用成功实例较少;研究性论文中以农业非点源污染较多,城市非点源污染较少;治理措施停留在水土保持措施层面上,缺乏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选评价和对最佳管理措施的评价研究.目前,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非点源污染是否是主要污染源还存在争议.今后应着力于措施应用、评价和基础数据收集及区域非点源污染物的确定和污染负荷的量化研究;尝试新技术和多领域交叉合作,为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育红阎百兴
关键词:非点源水环境污染防治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被引量:62
2008年
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和微团粒状况是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641—2.114之间,其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果园〉坡耕地〉乔木林地〉灌丛〉天然草地〉人工梯田。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774~2.384之间,其变化顺序为果园〉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天然草地〉人工梯田〉灌丛,二者均表现出≥0.25mm粒级土壤团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高的规律;分形维数与≥5mm、5~2mm和≥0.25mm粒级的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mm粒级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团粒结构体破坏率可知,灌丛土壤结构与稳定性最好,其次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最差;表层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在2.360~2.487之间,大小顺序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人工梯田〉人工草地〉果园〉灌丛,灌丛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结构形成,分形维数与0.25-0.05mm和〉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层土壤质地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小,3种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3种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可作为土壤评价指标之一,分形理论为土壤结构、性质和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周萍刘国彬候喜禄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分形维数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被引量:50
2010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逐渐增加,纤维素酶呈波动式变化,50年后较坡耕地分别增加160.2%,281.8%,541.6%,92.6%,73.8%,但仍低于天然侧柏林,多酚氧化酶较坡耕地降低39.1%,淀粉酶则先降低后升高。相关性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在刺槐生长前期较坡耕地显著增大,随后趋于稳定,25年后随林龄不断升高,50年时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63.2%。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酶活性较低,种植刺槐林后,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显著改善,但要恢复到该区演替顶级群落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
张超刘国彬薛箑宋籽霖樊良新
关键词: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活性黄土丘陵区
生态恢复环境效应的可拓学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本文运用实例分析探索了侵蚀环境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可拓学方法。生态系统恢复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扼性的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的可拓工程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拓展生态健康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提供新的途径。
戴全厚刘国彬薛萐兰雪王艳
关键词:生态恢复环境效应可拓学
黄土丘陵区农村道路的布局特征分析——以燕沟流域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农村道路承担了农村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双重任务,合理配置道路密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减少水土流失意义重大。以黄土丘陵区的燕沟流域为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流域的村庄、土地利用类型和路网的关系进行空间分析,得出:1)燕沟流域道路密度平均值为3.73 km/km2,其中耕地为5.25 km/km2,果园为4.59 km/km2,林地为2.74 km/km2。2)距村庄中心的距离越小,道路密度越高。村庄0.5 km半径范围内道路密度平均为4.67 km/km2,在此范围内耕地为5.40 km/km2,果园为4.65 km/km2,林地为4.03 km/km2。村庄1.0 km半径范围内道路密度平均为3.87 km/km2,此范围内耕地为6.09 km/km2,果园为5.10 km/km2,林地为2.88 km/km2;3)农村道路密度大小更多地取决于林地道路密度,同时还受村庄在流域交通的位置、村庄经济开发状况等因素影响。结果对同类地区农村道路合理配置有参考价值。
徐学选李波郑世清李星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黄土丘陵区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