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8398) 作品数:4 被引量:4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李锦成 陶维 朱德淼 薛万里 李世正 更多>> 相关机构: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焦作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魟鱼骨素联合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最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行配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配伍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提示1︰1配伍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M法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P21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存在协同作用及最佳药物配伍比例(两药浓度分别为10μmol/L,两药按体积比1︰1配伍),24 h可达到最佳作用效果,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cyclin D1失表达、P21过表达有关。 李锦成 薛万里 朱德淼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 MCF-7 细胞周期蛋白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疗效满意。结论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本病治疗的最佳方法,预后良好。 李锦成 陈玉琴 李世正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病理 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 C 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环王巴明处理M C 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W esternblot检测。结果环王巴明对M C 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G 0/G 1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并且细胞凋亡率也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M C F-7细胞周期素D 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p21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环王巴明抑制M C F-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从G 1期向S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 edgehog(H h)信号通路的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李锦成 薛万里 朱德淼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 MCF-7 细胞周期蛋白 魟鱼骨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魟鱼骨素(RCE)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CE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素D1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RCE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存在最大抑制浓度10μmol/L。随着RCE作用时间延长,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 RCE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从S期向G2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RCE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乳腺癌药物之一。 薛万里 李锦成 朱德淼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