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70)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3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涛张智白志明滕吉文张忠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利用接收函数与面波频散联合反演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横波速度结构
- <正>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指我国西南滇-川-黔地区(即扬子克拉通西缘)出露的大面积大陆溢流玄武岩,其形成被认为与二叠纪末期的古地幔柱事件相关。前人基于沉积地层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系列证据,提出了内带下方的'地幔柱头熔融'成因...
- 郭希; 陈赟; 邓阳凡; 徐涛; 张智; 刘立龙;
- 文献传递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横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结构特征研究
- <正>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涉及'地幔柱'这一特殊的深部动力过程,其实质是大规模岩浆活动。因此,确定岩浆底侵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形态对于探测和鉴别古老地幔柱作用遗迹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位于青藏高原、扬子...
- 郭希陈赟邓阳凡徐涛张智刘立龙
- 文献传递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 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跨越宁芜矿集区地质廊带内的非纵剖面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和时深转换处理,获得了非纵方向的Moho面深度;联合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上Moho面深度数据,获得了长江中...
-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纵剖面
- 文献传递
- 起伏地表下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起伏地表是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中普遍遇到的难题.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对起伏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地震波场模拟和地震波走时场分别描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为研究地震波传播理论的两种重要途径.本文从地震波场和地震波走时场两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从中找到突破点,为起伏地表这一勘探领域的经典难题做出贡献.
- 侯爵张忠杰兰海强马婷王芃徐涛滕吉文
- 关键词:起伏地表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
- 基于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的自组织介质波前愈合效应波场模拟
- 随机介质表征的地球介质自组织性,体现了地球内部复杂介质的统计性特征,对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波前愈合效应是自组织介质散射效应的体现,会导致高频近似射线理论的计算走时和真实波场到时有一定的差异.为了研究...
- 韩颜颜张忠杰梁锴刘有山徐涛滕吉文
- 关键词:波场模拟射线理论
- 文献传递
- 井中震源的远场波场特征研究
- 井中震源在逆VSP、随钻地震和采矿地球物理研究中都有广泛应用.满足"小井孔"(井孔半径远小于特征波长)及"远场"(炮检距大于特征波长)假设时,井中震源的远场波场存在解析解.为了检验解析解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本文使用最速...
- 徐逸鹤徐涛王敏玲白志明张忠杰滕吉文
- 关键词:解析解最速下降法
- 文献传递
- 分离高阶模态面波的τ-p变换方法被引量:6
- 2013年
- 用瞬态面波方法提取基阶模态面波频散曲线进行资料解释时,高阶模态面波为干扰波。根据高阶面波和基阶面波的群速度差异,应用τ-p变换方法压制地震记录中的高阶模态面波。为研究τ-p变换压制高阶面波的效果,模拟了2种高阶面波能量较强的地层模型的波形记录,应用τ-p变换压制高阶面波,获得了基阶模态面波频散曲线。对地层中含有软弱层的实测数据进行τ-p变换法分离高阶面波,较好地压制了高阶面波的影响。对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的应用效果表明,τ-p变换方法压制高阶模态面波方法简单易行。
- 单娜琳刘占兴
- 关键词:Τ-P变换
-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的构造含义被引量:22
- 2015年
- 青藏高原东北缘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和汇聚的远场效应,且仍正处于侧向生长阶段.而地壳各向异性则反映了高原地壳的形变特征.为此,本文主要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0年10月)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的平均剪切波分裂参数及剩余地震各向异性参数,两个参数分别反映了区域构造和应力场特征及局部构造和局部断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2个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NE47.72°±21.83°和121.65°±22.07°,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63±1.31ms·km-1.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反映了该区域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第二优势取向揭示了NWW的局部构造意义,表明应力环境受本区NWW深大断裂带的影响.各个台站的剩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活动断裂控制着剩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剩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变化反映了断裂引起地震各向异性程度,形变具有区域特征.
- 郭桂红张智程建武董治平闫建萍马亚维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
- 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面波成像研究
- <正>华南地区主要是指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南部的大陆及邻海区域。主体是由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两个微陆块在新元古代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自中、新元古代以来,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
- 王敏玲陈赟梁晓峰徐涛张智熊彬王有学
- 文献传递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速度结构与古地幔柱活动遗迹:来自丽江-清镇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49
- 2015年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中国境内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普遍认为其形成与古地幔柱有关.以往对峨眉山古老地幔柱事件的识别,主要依靠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缺少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约束和支持.为此,我们利用"丽江-攀枝花-清镇"剖面的人工源宽角地震数据重建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深部结构与属性特征.前人根据茅口灰岩的剥蚀程度,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从分布空间上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带.跨越内、中、外带剖面地震探测结果显示:(1)沿剖面结晶基底的平均深度在2 km左右.(2)中地壳平均速度结构为6.2~6.6 km/s;内带局部呈现大约幅值为0.1~0.2 km/s的高速异常;下地壳速度结构,在内带为6.9~7.2 km/s;中带和外带偏低,为6.7~7.0 km/s;在内带和中带交界附近,受小江断裂带的影响,上、中、下地壳均呈现相对低速异常特征.(3)小江断裂两侧,尤其东侧地壳平均速度较低,且固结地壳的平均速度也较低,初步认为小江断裂至少向地下延伸至40 km以深,可能切穿整个地壳.(4)沿剖面Moho面深度,内带范围内深约47~53 km,中间呈上隆的特征;中带深约42~50 km,外带深约38~42 km,中带至外带,Moho面逐渐变浅.内带Moho面局部隆起、(固结)地壳呈现高速异常特征,可能是二叠纪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底侵作用及岩浆上侵的结果,为古地幔柱的活动遗迹.
- 徐涛张忠杰刘宝峰陈赟张明辉田小波徐义刚滕吉文
-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速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