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55072)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倪中华朱树存易红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芯片实验室
  • 1篇介电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篇朱树存
  • 2篇倪中华
  • 1篇易红

传媒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移动介电笼的生物粒子分离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目前介电泳分离芯片存在的问题,从与芯片实验室系统的集成性、分离的准确性、分离对象的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等综合指标分析,提出了基于移动介电笼的分离新方法.并根据Maxwell应力张量法构建了面向纳米级病毒分子的电极特征尺寸为500 nm的移动介电笼分离芯片,同时对实现新型分离芯片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芯片物理模型以及相关三维电极阵列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FEMLAB对介电笼的移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模型的可行性.
朱树存易红倪中华
关键词:芯片实验室
基于介电泳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被引量:7
2005年
在阐述介电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传统介电泳力、电动旋转介电泳力和行波介电泳的计算模型力,分析了克劳修斯莫索提因子对正负介电泳的影响,给出了介电泳力的统一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介电泳技术的多种类型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的研究现状,并从与芯片实验室的集成性、分离的准确性、分离对象多样性和分离对象的尺寸等综合指标,分析了基于微流体和介电泳混合作用、行波介电泳以及介电笼等方法构造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各自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应用行波介电泳和介电笼分离技术,建立面向200nm^2μm的微纳米生物粒子分离芯片,从而为建立满足分子芯片实验室需求的分离芯片研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倪中华朱树存
关键词:芯片实验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