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300212)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悦辉周济王婷张琦沈建红更多>>
-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三角形纳米银片合成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5
- 2011年
- 在适量的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表面修饰剂存在下,采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在一定的水浴条件下合成出高产率的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表明,银纳米片是具有整齐的原子排列的良好单晶体。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表明,纳米银三角形片的面内偶极共振峰可达约1230nm的近红外波段。这种特殊的光谱学特征使得三角形纳米银片在光热触发释放药物、红外吸收及光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浓度、反应时间及pH值条件下才能够获得高产率、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根据对三角形纳米银片生长过程的显微镜结构表征提出了以三角形框形成为框架的纳米三角形融合生长机制。
- 王悦辉张琦王婷周济
- 关键词:AOT
- 纳米框诱导的三角形纳米银片合成(英文)被引量:2
- 2010年
- 以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CAS No.577-11-7,1,4-二(2-乙基己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Bis(2-ethylhexyl)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Dioctyl 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AOT)和柠檬酸钠为表面修饰剂,在60℃及36~50h的水浴条件下采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合成出高产率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在边长600~400 nm,厚度5~20 nm范围内调控三角形纳米银片尺寸。通过三角形纳米银片合成过程的显微结构表征提出了三角形框诱导的三角形纳米银片融合生长机制。在AOT表面修饰剂作用下,纳米银粒子自组装融合生长形成三角形纳米框。小的纳米银粒子的融合、消耗促进三角形纳米框形成三角形纳米片。AOT浓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值等因素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三角形框形成为基础的三角形纳米银片的融合生长机制。
- 王悦辉张琦王婷周济
- 关键词:AOT
- 银纳米立方体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08年
- 在适量的银晶种和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在水溶液中采用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法合成出银纳米立方体,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银纳米立方体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TAB溶液的浓度、抗坏血酸浓度、溶液pH值和热处理条件等因素对纳米银粒子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 王悦辉张琦周济
- 关键词:CTAB抗坏血酸
- 电解质对吸附于纳米银粒子表面荧光素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在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Fl-Ag)中引入KNO3、KCl、Ca(NO3)2和CaCl2电解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究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各电解质引起的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程度关系为CaCl2>Ca(NO3)2>KCl>KNO3。随着电解质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各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荧光强度影响强弱关系为Ca(NO3)2>CaCl2>KCl>KNO3。本文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输等方面探讨了电解质离子对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影响机理。
- 王悦辉周济王婷
- 关键词:纳米银荧光素电解质局域场增强荧光增强
- 纳米银粒子的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研究了不同粒径和表面修饰的纳米银粒子的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波长光激发下,纳米银粒子在362nm附近出现较强的发射峰,592和725nm附近出现较弱的发射峰。随着激发光波长增加,发射峰强度下降,362nm附近的发射峰红移。纳米银颗粒对210nm的激发光最为敏感。发射峰波长与纳米银粒子表面修饰状态和颗粒尺寸关系不大,只是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发射峰强度下降。随着狭缝宽度的减小,发射峰强度下降。随着纳米银胶浓度减少,发射峰逐渐聚拢合并为426nm的单峰,且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强后逐渐下降。通过纳米银粒子表面光电子的吸收-再发射和表面能级杂化探讨了纳米银粒子的发光机理。
- 王悦辉沈建红李娜静金帆何强
- 关键词:纳米银发光
- 不同电性的纳米银对甲基橙光谱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正/负电性纳米银对不同pH值的甲基橙(MO)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电性纳米银(P-Ag)与甲基橙作用形成新的复合物,吸收光谱表现为复合物体系的性质.负电性纳米银(N-Ag)与甲基橙静电排斥作用,相互作用较弱,吸收光谱仅表现为两者简单叠加.在正电性纳米银-甲基橙体系中,S1→S0荧光明显增强.当溶液pH=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当pH=4.8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小;S2→S0荧光减弱,且与体系的pH值关系不大.在负电性纳米银-甲基橙体系中,仅少量纳米银存在条件下,S1→S0荧光略增强.在溶液pH=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S2→S0荧光明显减弱,且与体系的pH值关系不大.分析认为,不同电性的纳米银对甲基橙光谱学性质影响不同,与纳米银与甲基橙分子间相互作用、纳米银的局域场增强效应以及无辐射能量转移作用等密切相关.
- 王悦辉沈建红
- 关键词:纳米银局域场增强荧光增强电性
- 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罗丹明B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及电解质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罗丹明B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罗丹明B-纳米银体系中加入电解质离子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染料分子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小于0.6μmol.L-1时,微量纳米银可使其荧光强度略增加,继续增加纳米银浓度则造成荧光强度下降.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高于0.6μmol.L-1时,纳米银总是引起溶液的荧光强度下降.KNO3、KCl、Ca(NO3)2、MgCl2和CaCl2电解质可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引起的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程度关系为:CaCl2>MgCl2>KCl>Ca(NO3)2>KNO3.随着电解质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各电解质对罗丹明B-Ag溶液的荧光强度影响强弱关系为Ca(NO3)2>CaCl2>MgCl2>Cl>KNO3.
- 王悦辉王婷周济
- 关键词:纳米银罗丹明B电解质局域场增强荧光增强
- 甲基橙溶液的pH值对纳米银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研究了甲基橙溶液的pH对纳米银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当pH 1.5和2.1时,纳米银对溶液的吸收光谱影响甚小。当pH 3.1时,吸收峰蓝移26 nm,且强度明显降低。当pH值在3.8-8.2范围时,不仅吸收峰蓝移而且在426-456 nm出现宽吸收带。在任何pH值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纳米银,S2→S0跃迁荧光发射带强度下降,但下降比率受pH值影响不大;S1→S0跃迁荧光发射带强度增强,其增强比率受pH值影响较大。当pH 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当pH 4.8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小。分析认为,pH值对甲基橙溶液光谱性质的影响与不同pH值条件下甲基橙分子结构的改变以及分子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不同的吸附方式、介质环境等因素相关,尤其与甲基橙分子与纳米银粒子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 王悦辉朱一水朱朔萱
- 关键词:纳米银甲基橙PH值荧光增强
- 纳米银粒子对[Ru(bpy)_3]^(2+)光谱学性质的影响及电解质效应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络聚集体.纳米银粒子造成[Ru(bpy)3]2+溶液荧光猝灭,且大尺寸的纳米银粒子引起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大.在[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电解质对纳米银聚集影响为:CaCl2>MgCl2>Ca(NO3)2>KCl>KNO3.随着[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含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降低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表明一定量的电解质可产生荧光猝灭释放效应.电解质对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为:Ca(NO3)2>CaCl2>MgCl2>KCl>KNO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能量传输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Ru(bpy)3]2+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电解质效应.
- 王悦辉王婷周济
- 关键词:纳米银局域场增强
- 纳米银对表面吸附甲基橙分子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甲基橙溶液中引入纳米银胶,甲基橙分子的π-π*和n-π*电子跃迁吸收蓝移。随着纳米银胶浓度增加,S2-S0跃迁荧光发射强度不断下降,发射峰红移,而S1-S0跃迁荧光发射强度不断增加。纳米银对pH=2.1的甲基橙溶液的S1-S0跃迁荧光发射强度增强高于pH=6的甲基橙溶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从局域场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输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米银胶对表面吸附甲基橙分子光谱学性质影响机制。
- 王悦辉朱一水朱朔萱
- 关键词:纳米银甲基橙局域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