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4-02)
- 作品数:9 被引量:164H指数:6
- 相关作者:冯起司建华常宗强苏永红席海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植被大气模式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在分析过去地-气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能量的传输过程在模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确定了分析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我国干旱地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的一些思路,强调加强干旱地区观测资料积累,采用实测资料不断对不同分析计算进行验证,找出适用于西北干旱区的参数化方法,建立干旱区土壤-植物-大气模型。
- 冯起张艳武司建华席海洋
- 关键词: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干旱区
-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残体碳库贮量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 a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几种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残体碳库贮量、组成与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残体碳总贮量为510.09~639.7 gC/m^2,农田和草地分别为71.4 gC/m^2和169.65 gC/m^2,人工林为503.75 gC/m2。天然林地上残体碳年形成量为63.48~485 gC/(m^2.a)、地下为267.8~314.3 gC/(m^2.a),人工林地上为203.7gC/(m^2.a)、地下为187.2 gC/(m^2.a),农田地上为47.8 gC/(m^2.a)、地下为106.4 gC/(m^2.a),草地地上为98.3 gC/(m^2.a)、地下为147.3 gC/(m^2.a)。在不同植被类型中,从天然林到农田或草地,残体碳库贮量及形成量减小。
- 常宗强冯起司建华苏永红席海洋
- 关键词:植被类型
- 黑河下游典型植被下垫面与大气间能量传输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在分析过去地-气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能量的传输过程在模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确定了分析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方法的优缺点。利用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绿洲试验区2003年9月的大气资料作为陆面模式的强迫场,研究陆面过程模式(LSM)在极端干旱地区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表明,在观测资料的强迫下,LSM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地表特征量的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定义额济纳地区绿洲的植被覆盖率为0.7,叶冠高度为1.5 m,位移高度为0.64 h,Karman常数取0.4。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采用LSM模型模拟的空气温度和地面蒸发比实际蒸发少,但地表潜热通量、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吻合。如果地表和植被的参数选择较好,采用LSM模型模拟本地区的陆面过程将有较好的结果。
- 冯起张艳武司建华席海洋
- 关键词:黑河下游
-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被引量:52
- 2008年
-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林)、牧坡草地和农田等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动态。结果表明:天然林、牧坡草地、农田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9.45~84.7、78.30、13.51和43.25g·kg^-1,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5.96—19.95、17.74、10.63和15.97kg·m^-2,土壤有机碳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27~36、25、23和33a;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通量依次为青海云杉林584.03g C·m^-2·a^-1,祁连圆柏林517.63g C·m^-2·a^-1,高山灌丛林601.00g C·m^-2·a^-1,牧坡草地796.89g C·m^-2·a^-1,农田281.75g C·m^-2·a^-1,人工林569.92g C·m^-2·a^-1;同一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常宗强冯起司建华李建林苏永红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植被类型
- 土壤呼吸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9
- 2008年
- 土壤呼吸是当前碳循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CO2最大的源,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意义。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呼吸研究成果与测定方法,阐述了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分别有温度、湿度、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人类活动等,概括了土壤呼吸及其各分量的不同测定方法及特点,并讨论了土壤呼吸今后的努力方向。
-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
- 关键词:碳循环土壤呼吸影响因素
- 一种基于粗糙集和灰色理论的绿洲生态稳定性评价方法
- 2010年
- 针对当前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基于粗糙集和灰色理论的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尝试用新的方法,从绿洲稳定性的不同方面,来评价绿洲的稳定性。并以宁夏绿洲为例,与专家结论对照,验证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 王耀斌冯起司建华常宗强
- 关键词:粗糙集
- 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08年
-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水盐运移过程并对其进行精确模拟对于监测、评价、治理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水盐运移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模型(CDE模型)、流管模型(STM模型)和美国国家盐渍土改良中心开发的HYDRUS模型等3种物理模型以及相关的模型参数研究;两种系统模型:传递函数模型(TFM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相关模型的原理、异同点、优缺点、适用性及应用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目前模型在发展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模型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 郭瑞冯起司建华常宗强席海洋刘蔚
- 关键词:水盐运移物理模型系统模型
- 基于可持续发展度的额济纳绿洲生态资源环境定量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作为干旱区绿洲的典型代表,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和协调度3个方面对绿洲可持续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指出2005年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能力较低,协调度中等,可持续发展度仍处在弱可持续发展范围内,但非常接近基本可持续发展范围。
- 王耀斌冯起司建华常宗强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度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
- 蒸发条件下一维垂向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以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林为例被引量:9
- 2009年
- 根据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林的实际土壤层结构,建立了带有根系吸水项的垂向一维土壤水分非饱和运动基本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化,编制了用于该模型数值模拟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吻合,模拟精度在92%~98%之间,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运移提供理论基础。
- 苏永红朱高峰冯起司建华常宗强
- 关键词:额济纳土壤水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