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870)

作品数:11 被引量:166H指数:8
相关作者:夏永刚匡海学王秋红梁军杨炳友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黄
  • 7篇多糖
  • 5篇麻黄多糖
  • 4篇性味
  • 3篇药理
  • 3篇药理学
  • 3篇药理学评价
  • 3篇化学拆分组分
  • 2篇植物多糖
  • 1篇单糖
  • 1篇单糖组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 1篇蛋白含量测定
  • 1篇衍生化
  • 1篇乙酸
  • 1篇三氟
  • 1篇三氟乙酸
  • 1篇酸法
  • 1篇糖醛

机构

  • 1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1篇匡海学
  • 11篇夏永刚
  • 10篇王秋红
  • 6篇杨炳友
  • 6篇梁军
  • 4篇王艳宏
  • 1篇王迪
  • 1篇冯健
  • 1篇杨琦

传媒

  • 4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多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多糖种类繁多,组成与结构相当复杂。多数多糖类化合物既没有光吸收基团,又没有生色团,因而使糖的检测十分困难。笔者从化学分析方法、纸色谱分析方法、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等方面综述了多糖的分析方法,旨在为植物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梁军王迪杨琦夏永刚杨炳友匡海学
关键词:多糖化学分析法
5种植物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5种植物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及其水解产物的组成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0.05、0.2和0.5 mol/L三氟乙酸(TFA)对5种植物多糖进行部分酸水解,并研究其水解特征;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多元统计的方法对其水解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0.05 mol/L TFA水解后截留液中葡萄糖醛酸(X1GlcUA)量、0.05 mol/L TFA水解后透过液中阿拉伯糖(X2Ara)量、0.2 mol/L和0.5 mol/L TFA水解后截留液中阿拉伯糖(Y1Ara、Z1Ara)量、0.2 mol/L TFA水解后透过液中半乳糖醛酸(Y2GalUA)量为麻黄多糖区别其他植物多糖的特征水解片段。结论部分酸水解反应结合色谱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单糖组成及其量的变化,可以进一步为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梁军夏永刚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植物多糖麻黄多糖三氟乙酸
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解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考察麻黄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为阐明麻黄性味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双提法、醇沉、大孔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和技术的联合应用,建立麻黄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并进一步考察麻黄水煎液及其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干酵母致热作用的影响。结果:将麻黄性味物质基础拆分为挥发油组分、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和酚酸组分;水煎液组、生物碱组、挥发油组及酚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解热作用(P<0.05),多糖组解热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文章建立的麻黄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实现全成分拆分,各拆分组分间化学成分基本无交叉,且尽量保持原型状态;麻黄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及酚酸组分。多糖组分无解热作用,应该与生物碱组分等分属于不同性味的物质基础。
王艳宏王秋红夏永刚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化学拆分组分解热作用
麻黄多糖中蛋白含量测定及脱蛋白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建立麻黄多糖中蛋白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脱蛋白方法的蛋白脱除效果。方法:水提醇沉提取麻黄多糖,Sevag法、三氯乙酸法、木瓜蛋白酶-Sevag法去除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麻黄多糖脱蛋白前的蛋白含量为26.30%,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木瓜蛋白酶-Sevag法脱蛋白后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5.00%,6.80%和1.70%;三种方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42.97%,74.14%和93.54%。结论:木瓜蛋白酶-Sevag法的脱蛋白效果较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不失为多糖中蛋白含量测定的一种好方法。
梁军夏永刚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多糖脱蛋白
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麻黄化学拆分组分“辛宣苦泄”平喘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阐明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与"辛宣苦泄"平喘作用的关系,为开展麻黄性味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乙酰胆碱-0.1%组胺引喘法,考察分别按人临床给药剂量和豚鼠等效剂量折算ig给药水煎液组(775 mg.kg-1)、生物碱组(7.8 mg.kg-1)、挥发油组(3.87×10-4 mL.kg-1)、多糖组(45.6 mg.kg-1)、酚酸组(36.4 mg.kg-1)、生物碱+多糖组(7.8 mg.kg-1+45.6 mg.kg-1)、空白对照组后,对豚鼠变态性哮喘模型抽搐潜伏期的影响;制备豚鼠气管螺旋条标本,通过观察其张力变化考察水煎液组(6.48g.L-1)、生物碱组(0.06 g.L-1)、挥发油组(0.03×10-5 mL.L-1)、多糖组(0.38 g.L-1)、酚酸组(0.30 g.L-1)对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麻黄水煎液、生物碱组、多糖组对药物所致豚鼠变态性哮喘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生物碱组、多糖组与水煎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按原比例配伍后,与水煎液组差异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对正常离体豚鼠气管条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煎液、生物碱组、酚酸组和挥发油组对组织胺引起的痉挛状态气管条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水煎液及生物碱组对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状态气管条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组分和多糖组分,此外可能还有挥发油组分、酚酸组分。并且生物碱组分平喘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与多糖组分不同,可能分别是其"辛味"、"苦味"的物质基础。
王艳宏王秋红夏永刚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化学拆分组分平喘作用
苯酚-硫酸法测定麻黄多糖含量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建立麻黄总多糖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6%苯酚试剂1.0mL摇匀,迅速滴加浓硫酸5.0mL,即刻摇匀,放置5m in后,置沸水浴加热15m in,取出冷却至室温(25℃),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麻黄总多糖中多糖含量为66.43%,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回收率为100.99%,RSD为1.9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为麻黄总多糖中多糖含量测定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的同时为麻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夏永刚梁军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多糖
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麻黄多糖ESP-B1的单糖组成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建立了柱前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HPLC法分离检测6种中性糖、2种糖醛酸的方法,对麻黄纯多糖ESP-B1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麻黄热提总多糖经各种离子交换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1个麻黄纯多糖ESP-B1,经H2SO4水解后,用PMP柱前衍生,KH2PO4-NaOH缓冲液(pH 6.8)-乙腈(84∶16)等度洗脱,高效液相250 nm紫外检测。结果麻黄纯多糖ESP-B1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4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3.5∶2.2∶1.0∶93.3。结论该衍生化方法以及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麻黄多糖中单糖组成的测定。
梁军夏永刚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麻黄多糖衍生化单糖
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与免疫抑制作用的关系,寻找麻黄性味及其物质基础的对应关系。方法考察了麻黄水煎液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生物碱组分、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对正常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及免疫器官及对补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挥发油组和多糖组对绵羊红细胞所致溶血素生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煎液组、挥发油组和多糖组对正常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α值差异显著(P<0.05);水煎液、多糖组分、酚酸组分具有补体抑制作用。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对脾脏指数、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系数α及补体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麻黄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味苦性凉(寒)"的功能体现,物质基础为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中的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
王艳宏王秋红夏永刚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化学拆分组分免疫抑制作用
麻黄性味的考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为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合理诠释麻黄性味的科学内涵,并为正确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历代本草著作对麻黄的记载对麻黄的性味进行了考证。结果:经考证理清了麻黄的性味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由"苦,温"到"苦、甘,温",再到"辛、微苦,温"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各个时期对其性味内涵的认识以及标定性味原则的衍变,并推测其性味或可能存在"寒性"。结论:可为麻黄的性味研究、创新药物的研制开发以及深入探索临床应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王艳宏王秋红夏永刚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性味
麻黄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建立麻黄多糖中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咔唑-硫酸比色法,具体为硫酸-硼砂溶液6mL,振摇混合,在沸水浴中煮沸5m in,以冰水浴冷却至室温,分别加入0.1g.mL-1咔唑无水乙醇溶液0.2mL,摇匀后,在沸水与中煮沸10m in,冷却后,以同样处理的重蒸馏水为空白,进行比色,于分光光度计所测得的最大吸收波长530nm处测定吸光度值(OD)。结果:麻黄多糖中糖醛酸含量为45.89%,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回收率为101.10%,RSD为1.42%。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为麻黄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和参考依据。
夏永刚梁军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麻黄多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