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94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94042)

作品数:19 被引量:347H指数:9
相关作者:程昊陈道公夏群科吴元保周泰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变质
  • 6篇同位素
  • 6篇高压变质
  • 6篇超高压变质
  • 5篇造山带
  • 5篇片麻岩
  • 4篇锆石
  • 4篇变质岩
  • 3篇氧同位素
  • 3篇高压变质岩
  • 3篇俯冲
  • 3篇变质作用
  • 3篇超高压变质岩
  • 3篇大别造山带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定年
  • 2篇原岩
  • 2篇山带
  • 2篇年代学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加州理工学院

作者

  • 5篇陈道公
  • 4篇王清晨
  • 4篇夏群科
  • 4篇吴元保
  • 4篇程昊
  • 3篇周泰禧
  • 3篇郑永飞
  • 3篇从柏林
  • 2篇李惠民
  • 2篇葛宁洁
  • 2篇张巽
  • 2篇支霞臣
  • 2篇陈江峰
  • 2篇肖益林
  • 2篇谢智
  • 2篇郑祥身
  • 2篇翟明国
  • 2篇傅斌
  • 2篇孙卫东
  • 2篇金成伟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Scienc...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六届全国同...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深俯冲作用研究引起的新思维被引量:7
2000年
变质沉积岩中柯石英的发现表明,低密度的大陆地壳物质可被俯冲到地幔深处,并由此引发对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研究热潮。大陆壳可被俯冲到300 km深处,还能更深吗?在超高压变质环境中有水介入,但其活动又受到限制,水在深部的活动形式与规模究竟怎样?在碰撞造山带中,100 km深度以下的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何种动力学过程与机制主导下折返至地表的?这些新思维最终会引导人们逐步形成和完善新的地球观。
从柏林王清晨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陆岩石圈
Zircon SIMS ag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from Northern Dabie Terrain:Its implication for pyroxenite genesis被引量:5
2001年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detailed micro-scale investigation of zircons from pyroxenites, Daoshicong Northern Dabi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IMS and ICPMS. The SIMS measurements gave ages of 134-159 Ma. Its average of (144.516.2) Ma is interpreted as the best estimate of the pyroxenite intrusi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zircons continued for quite a long time and underwent slow cooling. The pyroxenites are products of post-collision magmatism. The REE pattern is HREE-enriched, and its HREE concentrations fall between the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ange of gneissic zircons from the Dabie area, which indicate the involvement of crust material in its mantle source.
CHEN DaogongWANG XiangE.DelouleLI BinxianXIA QunkeCHENG HaoWU Yuanbao
关键词:ZIRCONSIMSZIRCONCRUST-MANTLEDABIE
Nd isotopic disequilibrium between minerals and Rb-Sr age of the secondary pheng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Yangkou area,Qingdao,eastern China被引量:4
2001年
There are two generations of white micas in retrograded coesite-bearing eclogite from the Yangkou area near Qingdao, eastern China. The secondary phengite developed along the folliations in eclogite is the majority of the white micas. Nd and Sr isotopic disequilibriums between garnet and retrograded omphacite as well as secondary phengite have been observed. Consequently, the Rb-Sr ages ((193±4) Ma-(195±4) Ma) given by the tie lines of the secondary phengite + garnet or whole rock may predate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phengite. The Rb-Sr age of (183±4) Ma given by the secondary phengite + retrograde omphacite is much closer to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phengite indicating the retrograde age of eclogite instead of a cooling age of eclogite at 500℃.
LI ShuguangSUN WeidongZHANG ZongqingLI Qiuli
关键词:ECLOGITENDISOTOPICRB-SRDATING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被引量:12
1999年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板中发育了一系列大理岩层和透镜体 ,其δ18O值介于 + 1 1 1‰~ + 2 0 5‰ (SMOW)间 ,δ13 C值介于 + 1 .0‰~ + 5 .7‰ (PDB)间 .详细调查表明 ,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厘米尺度上表现出均一化 ,但在大于1m的范围内则不均一 .与已经同地幔中的碳发生均一化的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不同 ,双河超高压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则保留了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 ,而且表现出白云石含量与δ13 C间的负相关关系 .与原岩相比 ,双河大理岩18O有所亏损 .这种亏损来自 3种可能的地质过程 :( 1 )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前曾与亏损18O的水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 ;( 2 )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发生过脱碳酸盐作用 ;( 3)在退变质过程中与围岩片麻岩在接触部位发生过有限的氧同位素交换 .氧、碳同位素研究表明 ,超高压变质岩的俯冲和折返过程历时较短 ,且在该过程中 ,流体的活动性极为有限 .
王清晨DouglasRumble
关键词:碳同位素超高压变质作用大理岩氧同位素
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对北大别变质杂岩中的麻粒岩包体进行详细的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全岩δ^(18)O值偏低,为3.3‰~4.4‰。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共存矿物对之间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后期退变质作用未明显破坏这种平衡。由矿物氧同位素地质测温得到的顶峰变质温度800~875C,与一般麻粒岩相变质温度相吻合。在变质作用之前或顶峰变质作用过程中,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原岩曾与一δ^(18)O值低于3‰的外来流体发生了高温水—岩交换作用,并且这种交换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是相对均一的。
肖益林郑永飞傅斌龚冰葛宁洁
关键词:流体作用氧同位素麻粒岩包体
北大别灰色片麻岩原岩性质的探讨:Sm-Nd同位素年龄及同位素成分特点被引量:27
2000年
北大别变质杂岩主要是一套英云闪长岩质片麻岩。以全岩样品测定得到 10 47± 44 .5 Ma的 Sm - Nd等时线年龄 ,εNd值 - 8.99,r=0 .998。 Nd同位素和 Pb同位素给出的模式年龄也显示这套灰色片麻岩的古老来源。同位素成分研究显示 ,岩石普遍具有较高的 Sr同位素 (>0 .70 7)和较低的 Nd同位素 (<0 .5 12 4)现代比值 ,所有岩石的现代 εNd值均 <0 ,Pb同位素明显偏低 ,这些特征可以与中 -下地壳的同位素成分对比。北大别灰色片麻岩源自一个活化的古老地壳 ,中 -下地壳物质重熔所生成的岩浆经分异形成了北大别灰色片麻岩 ,而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华北板块向杨子板块下俯冲作用密不可分 。
郑祥身金成伟翟明国石永红
关键词:灰色片麻岩SM-ND同位素年龄
椒子岩辉长岩体的Sm-Nd年龄及其Nd同位素特征
给出了椒子岩辉长岩体的Sm-Nd年龄为238&#177;28Ma,这一年龄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的年龄一致,属同碰撞侵入岩。其Nd同位素组成与产于蛇绿岩中的辉长岩明显不同。这些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加...
陈道公吴元保王银喜
关键词:辉长岩SM-ND年龄同碰撞
大别造山带花岗岩类和正片麻岩的Rb/Sr分区被引量:6
2000年
根据花岗岩类和片麻岩的 Rb/ Sr比值和其他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性质 ,大别造山带可以分为下列四个带 :(1)北大别北带 :是一个灰色片麻岩和基性、超基性岩带 ,其灰色片麻岩的 Rb/ Sr比值为 0 .0 1~ 0 .0 9;(2 )北大别南带 :为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强烈混合岩化的区域 ,其片麻岩的 Rb/ Sr比值为 0 .11~ 0 .40 ,花岗岩类为 0 .3~ 0 .9;(3)南大别带 :为一构造混杂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均有发育的区域 ,其花岗岩类的 Rb/ Sr比值为 0 .0 5~ 0 .0 7;(4 )沿江带 :为片麻状花岗岩和片麻岩分布区 ,其片麻状花岗岩的 Rb/ Sr比值为 0 .0 4~ 0 .2 7。
金成伟郑祥身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花岗岩类正片麻岩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被引量:63
2002年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 -折返的研究表明 ,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 (2 30~ 2 10Ma)在低地温梯度 (约10℃ /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 ;第二阶段 (2 10~ 170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 ,浮力开始起作用 ;第三阶段 (170~ 12 0Ma) ,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过程入手 ,以侏罗纪末作为时间参照点 ,以合肥盆地的侏罗系顶界作为当时的地理参照点 ,根据不同岩石单元中岩石的形成深度和碰撞造山中的位移状态 ,可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原位系统、准原位系统、异位系统和热穹隆改造系统等结构单位。陆陆碰撞造山带形成的物理学前提是俯冲陆壳物质的低密度 ,而最终形成造山带的直接动力学过程则是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近垂向运动的地质过程。
王清晨林伟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碰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
UHP rocks and the Dabieshan Orogenic Belt
The Dabieshan Orogenic Belt,which contains ultra-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c rocks,is the Mesozoic collisio...
QINGCHEN WANG & BOLIN CONG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 Evolution,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