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732)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任顺祥邱宝利薛夏党芳何瞻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烟粉虱
  • 2篇真菌
  • 2篇生物防治
  • 2篇物防
  • 2篇结构域
  • 2篇活性位
  • 2篇活性位点
  • 2篇激发子
  • 2篇共生菌
  • 2篇防卫反应
  • 2篇粉虱
  • 2篇病原
  • 2篇病原真菌
  • 1篇蚜小蜂
  • 1篇生境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改变
  • 1篇生殖调控
  • 1篇宿主
  • 1篇纤维素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邱宝利
  • 3篇任顺祥
  • 2篇马亚男
  • 2篇薛夏
  • 2篇李多川
  • 1篇孙秀新
  • 1篇李绍建
  • 1篇何瞻
  • 1篇党芳
  • 1篇任素丽
  • 1篇郭秋

传媒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病原真菌纤维素酶保守的结构域涉及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
目前,植物病原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在植物与真菌互作机制方面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植物与真菌互作中,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一种45家族内切纤维素酶EGl具有...
马亚男陈进银李多川
关键词:激发子
病原真菌纤维素酶保守结构域涉及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
目前,植物病原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在植物与真菌互作机制方面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植物与真菌互作中,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一种45家族内切纤维素酶EG1具有...
马亚男陈进银李多川
关键词:激发子
文献传递
古桥桨角蚜小蜂与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及形态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2种优势寄生蜂古桥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furuhashii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个体大小.【方法】利用解剖与显微拍照技术比较了2种蚜小蜂的胚后发育过程、个体形态及大小.【结果和结论】2种蚜小蜂的发育世代均经历卵、1~3龄幼虫、预蛹、蛹与成虫7个发育阶段.在相同条件下,古桥桨角蚜小蜂的世代发育历期(15.9d)要长于双斑恩蚜小蜂(14.4d);随着发育龄期的增加,2种蚜小蜂的体长、体宽、头长与头宽都不断增加,但古桥桨角蚜小蜂各个虫态的体长、体宽、头长及头宽均明显大于双斑恩蚜小蜂.
郭秋党芳何瞻任顺祥邱宝利
关键词:烟粉虱个体发育生物防治
共生菌Cardinium在宿主体内的分布、检测及其生殖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内共生菌是存在于宿主细胞内,与宿主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类细菌。内共生菌在节肢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向宿主提供食物中缺乏的营养物质、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增强宿主适应性等。Cardinium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通过细胞质遗传,具有诱导宿主细胞质不亲和、产雌孤雌生殖、雌性化等生殖异常现象,并且还可影响宿主的适合度,以利于其本身在宿主不同种群和世代间的分布和传播。由于Cardinium是近几年人们新发现的一类新型内共生菌,目前对其在节肢动物宿主体内的分布、其生物学生态学功能等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Cardinium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分布、其在昆虫种群的传播规律及其检测手段、其对节肢动物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该胞内共生菌,推动人们对该内共生菌的研究及利用。
任素丽孙秀新薛夏任顺祥邱宝利
关键词:CARDINIUM共生菌生殖调控节肢动物宿主生物防治
不同生境烟粉虱体内共生菌的检测及其对寄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农业害虫。本文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野生和实验室饲养的烟粉虱B型和Q型种群内共生菌的感染情况;并利用利福平对Q型烟粉虱实验室种群体内的共生菌进行了灭活处理,就处理前后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的烟粉虱种群中均有初生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的感染,而次生共生菌Wolbachia和杀雄菌Arsenophonus在不同生境下的烟粉虱种群内,其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利用1.0 mg/ml的利福平对饲养型的Q型烟粉虱成虫进行处理,48 h后处理样本体内Wolbachia的感染检测为阴性,而初生共生菌Candidatus和杀雄菌Arsenophonus仍为阳性。共生菌灭活处理后,烟粉虱成虫单雌产卵量明显下降,由36.9粒/头下降至26.4粒/头;F1代的发育历期延长,F1代种群中雄性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由对照种群中的45.28%上升至58.06%。本文研究表明,不同生境下,烟粉虱体内的共生菌类群存在差异,次生共生菌Wolbachia对烟粉虱的发育、繁殖及种群性比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
薛夏李绍建陈驹坚任顺祥邱宝利
关键词:共生菌生境烟粉虱生物学改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