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403)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8H指数:6
- 相关作者:何健杜克久张晓霞党志郭楚玲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土壤细菌种群结构对氯嘧磺隆胁迫的响应及降解菌系的获得被引量:4
- 2012年
- 应用PCR-DGGE、DNA测序等方法,在室内驯化条件下研究了8种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土壤样品细菌种群结构对氯嘧磺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氯嘧磺隆100~500mg·L-1浓度梯度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更迭现象,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驯化至10周,绝大部分细菌种群消失,样品的细菌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并呈现趋同效应;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驯化第10周可培养Methylophilus sp.、Beta proteobacterium、uncultured bacterium成为优势菌属,所获细菌种群出现的16个优势种群中有10个与已知的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和有机污染环境修复功能细菌的相似性大于97%;其中5个与嗜甲基菌16S rDNA部分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获得了一组对氯嘧磺隆具有降解作用的细菌菌系,可在5d内将100mg·L-1氯嘧磺隆降解67%;其主要组成为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 sp.)、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鞘酯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和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us sp.)。
- 秦胜红李新宇李旭谢建飞苏振成张惠文
- 关键词:DGGE氯嘧磺隆
- 菌株N1的固定化及其在处理混合废水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SA)复配的混合载体对前期研究分离得到的一株多底物硝基苯降解菌N1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确定10%PVA和3%SA为最优的混合载体配比,获得了高硝基苯降解率及优良机械强度等性能兼顾的固定化细胞.与游离态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具有更高的硝基苯降解效率、更强的高盐度环境耐受性和更宽的pH适应范围.在处理硝基苯与苯胺混合废水时,固定化细胞受到苯胺的影响比游离细胞小.在连续10轮的降解试验中,固定化细胞表现出稳定的硝基苯降解能力,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袁灿生苏明海洪青何健周立祥
- 关键词:固定化混合废水处理生物降解
- 菌源对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石油污染土壤和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出芘降解菌和混合PAHs(菲、荧蒽和芘)降解菌共14株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分别属于9个菌属,其中2种菌源共有的菌属为Mycobacterium sp.、Ralstonia sp.和Shinella sp.。芘和PAHs的高效降解菌(CP16和CM32)均属于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来源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菌株CP16对芘(50mg/L)的7 d降解率为74.99%,CM32对PAHs(菲50 mg/L、荧蒽和芘各10 mg/L)的7 d降解率为100%。因此,以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更有利于获得高效的多环芳烃降解菌。
- 伍凤姬张梦露郭楚玲廖长君陈梅芹陈梅芹
- 关键词:菌源多环芳烃焦化废水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降解
-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41
- 2016年
- 【目的】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且具有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拟从供试菌株中筛选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并分析其降解特性,为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资源保障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法从25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以菲和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分析其在液体培养基中的降解特性。【结果】筛选出的3株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SL-1、02173和02830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02173和02830分别与假单胞菌属中的Pseudomonas alcaliphila和Pseudomonas corrugate同源性最近,SL-1为本课题组发表新类群Rhizobium petrolearium的模式菌株;降解实验表明,菌株SL-1 3 d内对单一多环芳烃菲(100 mg/L)和芘(50 mg/L)的降解率分别达到100%和48%,5 d后能够降解74%的芘;而其3 d内对混合PAHs中菲和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5.89%和81.98%。菌株02173和02830 3 d内对混合多环芳烃中萘(200 mg/L)、芴(50 mg/L)、菲(100 mg/L)和芘(50 mg/L)的降解率均分别超过97%。【结论】筛选出的3株PAHs降解菌SL-1、02173和02830不仅可以高效降解低分子量PAHs,还对高分子量PAHs具有很好的降解潜力。研究表明,由于共代谢作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可促进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而此时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将受到抑制。
- 黄兴如张彩文张瑞杰章俊张晓霞
-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高效降解菌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但是其对土壤光合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土壤宏基因组16S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不同耕作模式(免耕和传统翻耕)和不同秸秆覆盖量(0、50%、100%)对潮土中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土壤中光合细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2.47)显著高于传统翻耕土壤(多样性指数H=2.35),且与土壤总氮呈显著正相关,数量略低于传统翻耕土壤;光合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虽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虽然免耕和秸秆覆盖对Ⅱ型甲烷氧化菌数量和多样性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是耕作模式、秸秆覆盖及二者互作对其影响均不显著;不同处理中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种群结构无明显变化,光合细菌优势种群以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为主,Ⅱ型甲烷氧化菌优势种群主要为甲基孢囊菌科(Methyloc ystaceae)的细菌类群。
- 王敬敬李新宇徐明恺苏振成李旭孙健张惠文
-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DGGE
- 茶皂素对种子发芽、根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选取玉米、绿豆和菜心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茶皂素对3种作物种子发芽及根伸长的影响情况,同时研究茶皂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浓度范围内,茶皂素溶液对玉米、绿豆和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及根伸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绿豆种子发芽率除外),0.2%处理对3种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达33.1%以上,其根长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对玉米和菜心种子发芽率的抑制率达10%;茶皂素对种子发芽率及根长抑制作用的强弱与种子类型有关,整体来说,茶皂素对3种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菜心>绿豆,对3种种子根伸长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菜心>玉米>绿豆。茶皂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侯俊杰李宁宁吕辉雄曾巧云吴启堂
- 关键词:茶皂素种子发芽酶活性生态效应
- 尾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高效固氮菌的筛选及Biolog鉴定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了从铁尾矿中获得高效土著固氮菌,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不同恢复模式下铁尾矿土样中筛选高效固氮菌,并且通过乙炔还原法对分离出的48株固氮菌进行固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两株具有较高固氮活性菌株Db1与Ec1,Biolog鉴定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固氮比活力分别为203.20 nmol·mg-1·h-1和307.23 nmol·mg-1·h-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物种多样性、尾矿坡向、工程措施、恢复年限均对尾矿固氮菌株数量有影响。样地处于尾矿阳坡,或属于人造混交林,或植被恢复年限长,又或者实施六孔砖、坡岩造地等工程措施的尾矿植被恢复模式下筛得的固氮菌菌株数较多或固氮活力较高。
- 李雯阎爱华黄秋娴李玉灵赵顺
- 关键词:固氮菌菌种筛选BIOLOG
-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 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中,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往往经济成本过高,尤其对于大面积污染的情况。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修复有机污染农...
- 马林邓辅财杨琛郭楚玲党志
- 关键词: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生物修复
- PAHs污染土壤的物理强化修复过程中土壤细菌的响应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切换电场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进行物理强化修复时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响应。结果表明:施加切换电场有利于土壤PAHs的降解,电极周围的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均在50%以上,且电场中心的效果更好。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和多样性指数在电极附近和电极中心土壤之间差异不明显,与对照亦没有显著差异;但细菌种群结构在电极附近和电极中心土壤之间却有明显差异,与对照之间差异尤为显著。施加电场后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是这一过程的微生物学机制之一。
- 宋宇王健苏振成张惠文
- 关键词:细菌群落PCR-DGGEPAHS电动修复
- 菲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平板升华法从陕北王家川采油厂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株对菲具有降解活性的菌株F13、F14和FQ20,并对它们降解菲的特性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菲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F13在39℃、pH为9、36 h后降解率达到最高值94%;F14在36℃、pH为11、36 h后降解率达到最高值89%;FQ20在36℃、pH为9、30 h后降解率达到最高值87%。根据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F13、F14、FQ20分别为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vanbaalenii)、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敏捷食酸菌(Acidovorax facilis),其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3%、99.27%和99.01%。
- 王莉史鹏丁文利闫晓宁陈卫民
- 关键词:生物降解多环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