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601)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谭德水江丽华刘兆辉徐钰谭淑樱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服务中心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小麦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还田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氮磷养分
  • 1篇性状
  • 1篇养分管理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玉米秸秆还田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措施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硝态氮

机构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谭德水
  • 3篇刘兆辉
  • 3篇江丽华
  • 2篇谭淑樱
  • 2篇徐钰
  • 1篇李国生
  • 1篇郑福丽
  • 1篇魏建林

传媒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调控氮磷养分流失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针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过水区南四湖富营养化问题,利用沿湖流域典型种植模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选择材料易获取的几种施肥措施,采用田间原位安装淋溶水采集器和地表水径流池收集水样,室内分析不同处理防控氮磷养分流失的效果。结果表明:各施肥措施在作物不同茬口均能降低氮磷养分的随水流失,不同模式防控养分流失效果有差异;氮径流损失中,硝态氮占主要比例,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为82.7%~86.4%和94.2%~96.5%,而淋溶途径中硝态氮比例略有下降;径流为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玉米茬口氮损失比例占轮作周年的67.0%~71.4%;磷径流损失中可溶性磷和颗粒磷比例相当,而淋溶磷以可溶性磷为主;淋溶途径损失的磷养分比例稍高,仍以玉米茬口总磷损失为主,占54.4%~63.1%;防控氮磷流失结合周年作物产量,玉米上使用减量控释氮肥或优化施肥配合秸秆还田、小麦上优化施肥或使用减量控释氮肥是相对理想的养分运筹搭配模式。
谭德水江丽华谭淑樱徐钰郑福丽李国生刘兆辉
关键词:施肥措施氮磷流失
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试验研究不同控释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8种控释肥中,CRFD能显著提高夏玉米郑单958的产量,与施入相同养分用量的尿素处理相比,增产15.95%,而且其他性状表现优良;其次为CRFB、CRFC和CRFH。这4种肥料能够满足夏玉米郑单958的养分需要,作为基肥施用,省工省时,具有推广价值。
李子双谭德水王薇穆吉珍李洪杰程志华
关键词:控释肥夏玉米农艺性状
基于减少土壤硝态氮淋失的作物搭配种植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农业生产中为获得较高作物产量而投入大量的化学肥料,同时不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使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增加了淋溶风险。不同作物搭配生长及种植模式在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栽培措施,同时在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硝态氮污染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本文从不同类型作物搭配生长及不同种植模式(设施蔬菜与填闲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与粮食作物、粮食作物与露地蔬菜、蔬菜与蔬菜)方面综述了高效利用土壤氮素、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淋失的效果,并根据不同类型作物特点进行了机理上的解释。文末以搭配作物根系为突破点对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展望。
谭德水江丽华谭淑樱徐钰魏建林刘兆辉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淋失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被引量:8
2014年
随着机械化进程,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2季作物秸秆还田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提高给产区土壤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系统介绍了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现实背景以及不合理处理方式对产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从玉米秸秆还田机具选择与应用、田间操作规格、配套栽培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麦田养分管理与施肥等方面,综述了新生产条件下的管理技术。为丰富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从土壤与气候条件、联合机械运用、肥料养分与添加剂施用、土壤微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下一步研究展望。
谭德水刘兆辉江丽华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环境养分管理
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了常规耕地、旋耕、免耕3种耕地方式和有/无秸秆还田2种秸秆处理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常规耕地的叶面积指数较高,而后期免耕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旋耕、免耕都降低小麦的株高;旋耕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较常规耕地低7.2%,免耕的比常规耕地低17.7%;旋耕与常规耕地的小麦产量相当,而免耕减产10.8%。秸秆还田能提高小麦产量,尤其是旋耕处理,秸秆还田的增产达9.8%。
李洪杰李子双周晓琳马强王薇孙敬海赵同凯
关键词:秸秆还田免耕叶面积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