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100511)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赵青松金珊彭程远王锡波解俊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诺卡氏菌
  • 2篇肽聚糖
  • 2篇乌鳢
  • 2篇溃烂病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筛选
  • 1篇皮病
  • 1篇皮肤溃烂病
  • 1篇免疫
  • 1篇免疫保护
  • 1篇灭活
  • 1篇烂皮病
  • 1篇非特异性免疫...
  • 1篇非特异性免疫...
  • 1篇AEROMO...
  • 1篇ARGUS
  • 1篇HYDROP...
  • 1篇病原
  • 1篇病原菌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金珊
  • 5篇赵青松
  • 4篇彭程远
  • 3篇王锡波
  • 3篇陈寅儿
  • 3篇解俊
  • 2篇王国良

传媒

  • 1篇淡水渔业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灭活鱼诺卡氏菌对乌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浓度为108CFU/ml的0.4%甲醛灭活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经超声波破碎后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5ml/尾,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0、3、6、9、12、15、18、21天抽取乌鳢血液,测定其血细胞数、血清总蛋白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注射灭活鱼诺卡氏菌后,乌鳢血细胞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实验第12天时注射组血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实验第9天后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等活性在实验时间内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菌苗的刺激能引起乌醴血细胞的增殖以及血清中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从而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力。
解俊彭程远金珊赵青松陈寅儿王锡波王国良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鰤鱼诺卡氏菌全肽聚糖的提取及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以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为研究材料,经扩大培养,离心集菌,用三氯乙酸处理以除去细胞壁上的磷壁酸及菌体内的核酸,甲醇、丙酮脱脂后,再经胰蛋白酶及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去除菌体内部的蛋白质,离心清洗、冻干即可制得肽聚糖.经过溶菌酶溶解试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肽聚糖,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所提取的肽聚糖为囊状结构,且仍保持着原有的细菌细胞形态,证实所提取的肽聚糖为全肽聚糖.
彭程远解俊王锡波金珊赵青松陈寅儿姚烨焯
鱼诺卡氏菌全肽聚糖对乌鳢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解鱼诺卡氏菌全肽聚糖(WPG)对鱼类的免疫效应,应用1%鱼诺卡氏菌WPG溶液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在注射后第0、1、2、3、4、5、6、7、8天对乌鳢血液、黏液、肝脏、头肾组织进行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指数(PI)、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ACH50)以及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同法等量注射0.7%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此外,通过攻毒试验测定鱼诺卡氏菌WPG对感染鱼诺卡氏菌乌鳢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红细胞和白细胞PI及血清ACH50在注射后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分别在注射后第2天、第2天和第1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2.45%、3.64%和306.67 unit/mL。试验组血清中LSZ和AKP活力分别从注射后第3天和第4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中ACP和SOD活力则在注射后第1~7天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注射鱼诺卡氏菌WPG后,黏液、肝脏、头肾中ACP活力均有升高现象,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第2天、第4天、第7天;黏液和头肾中AKP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中AKP活力仅在第3天、第4天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和头肾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黏液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黏液和肝脏中LSZ活力在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第2天均达峰值,而头肾LSZ活力呈现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仅在第5天表现出显著升高(P<0.05)。鱼诺卡氏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7、21、35 d后对乌鳢的保护率分别为35%、55%、60%。以上结果说明,鱼诺卡氏菌WPG对乌鳢血细胞PI、血清ACH50及组织中ACP、AKP、SOD、LSZ活力具有明显的调节�
彭程远解俊金珊赵青松陈寅儿王国良
关键词:乌鳢非特异性免疫力免疫保护
湘云鲫体表出血溃烂病病原的鉴定及防治药物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从患体表出血溃烂病的濒死湘云鲫(Carassius auratus Triploid)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XJA80601和XJB80603,经菌体形态学观察及API 20E系统鉴定,确认这两种病原菌分别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显示,普通变形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健康湘云鲫都有明显的致病性,肌肉注射感染和创伤浸泡感染的致死率均为100%;普通变形菌主要引起湘云鲫的皮肤溃烂,而嗜水气单胞菌可导致湘云鲫皮肤溃烂和出血症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丁胺卡那6种化学疗剂对普通变形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可作为治疗湘云鲫皮肤出血溃烂病的首选药物。
余银春韩艳楠王鑫毅赵青松金珊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药物筛选
养殖乌鳢皮肤溃烂病的病原及血液病理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从患皮肤溃烂病的濒死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W12915-1,经菌体形态学观察及API20E系统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可导致乌鳢皮肤溃烂病。血液指标检测显示,与健康鱼相比,人工感染该菌3 d后患病乌鳢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血糖、K+、Na+、Cl-等指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红细胞脆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显著升高,说明该菌具有强致病性,可引起乌鳢造血功能障碍,肝、肾等主要组织器官严重损伤。
余银春王锡波彭程远赵青松金珊
关键词:烂皮病AEROMONA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