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20011)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新民吴胜锋严莉莉李艳鸽张卫国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科学成果的新解读与神秘主义的二元论
- 2013年
- 现当代是科学至上的时代,只有一致于科学的理论才有存在的资格。热衷于心灵哲学研究同时又有神秘主义倾向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设法在科学上攀亲拉故,于是在灵魂的神秘主义探究中便出现了"科学化"的走向,这便为当今本来就较兴旺的、有不计其数的理论形态并存的二元论家族增添了新的一员。本文以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基于对有关科学成果的解读而形成的带有神秘主义倾向的二元论为个案,探讨了西方心灵哲学的现状和走向,尤其是二元论的走向及特点。神秘主义的心灵哲学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或多元论。它关于离体灵魂、续存、不朽、转世、轮回的"理论"是难以找到能在实验条件下予以重复的根据的,因此自然为持科学主义、自然主义立场的思想家所否定。
- 高新民
- 关键词:神秘主义二元论心灵
- 感受性质:新二元论的一个堡垒被引量:6
- 2009年
- 感受性质是新二元论者在心理世界中发现的"新大陆",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唯物主义最难以同化的困难问题。通过概念辨析理清了感受性质的理论所指,并详尽考察了心灵哲学中支持感受性质的主要的五种论证形式及其二元论的结论,最后指出对新二元论的研究是我们推进唯物主义发展的良好的契机。
- 高新民
- 意向性与非存在
- 2010年
- 意向状态所意指的非存在对象(方的圆等)是否存在、怎样存在等问题现已成为意向性研究中的特定意义上的"形而上学问题"。罗素在评论迈农为此而创立的非存在论的过程中将这一问题尖锐地摆在现当代心灵哲学家面前。戴维森和蒯因等人对非存在论作了有力的否证。最近,许多学者依据有关科学中的新成果试图对非存在论作出新的解释和论证,从而重新掀起了研究意向对象之存在地位的热潮,例示解释、编码解释、揉合论和新的形式的非存在论纷至沓来。
- 高新民
- 关键词:非存在例示
- 新二元论的突现论路径被引量:3
- 2012年
- 物理主义尽管在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发展迅猛、硕果累累,但二元论在死灰复燃之后也呈上升之势。除传统的理论形态经辩护重新粉墨登场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样式,如量子二元论、自然主义二元论等。到达二元论结论的途径和论证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突现论就是其中的一种。M.尼达-鲁梅林等人在根据随附性理论对突现概念做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不仅承诺存在着物质性身体和作为个体的经验主体这样两类实体,而且强调它们各有自己不能相互归并的属性。查默斯等人在对突现论做出区分的基础上强调:弱突现论一致于物理主义,而强突现论则只会导致二元论的结论。新二元论者的突现论研究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积极的意义,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心灵哲学的研究,而且为突现论本身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奉献。
- 高新民严莉莉
- 关键词:随附性
- 德雷斯基的意向因果理论及其形而上学意义
- 德雷斯基的意向因果理论既具有心灵哲学意义,又具有一般的形而上学意义。它不仅以信息概念重构意向性概念,从而确立了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还以信息的因果相关性,论证了意向性的因果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它揭示了意向性对行为的'结构性...
- 张卫国
- 关键词:意向性因果性
- 二元论的东山再起被引量:2
- 2012年
- 心身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想领域中最为根本,也最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和探索,推动了整个人类精神的发展。现当代,依托不断涌现的最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西方心灵哲学正在向纵深推进,新的理论形态、新的论证方法层出不穷,还出现了多种并行不悖的新走向。得益于这些抽丝剥茧的讨论与剖析,我们对人类心身关系及其活动的奥秘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加深,但同时一些更为根本的实质性的困惑也进一步呈现于思想者面前。为此,我刊特别组织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灵哲学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心灵哲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性思路。
- 高新民张卫国
- 关键词:心灵哲学二元论物理主义现当代
- 泛心论及其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复兴被引量:4
- 2009年
- 泛心论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的古老学说,而随着近代哲学中所发生的哲学与科学的紧密结合这一转变,泛心论学说被大部分人所抛弃。长期以来,泛心论的论证形式主要包括发生学论证、类推论证、内在本质论证。在今天,坚持泛心论理论的哲学家们决心在科学的旗帜下捍卫泛心论这一传统学说,在承认感受性质这一前提下,他们试图利用神经科学、量子力学与信息学说的最新成果来证明泛心论学说的合理性。
- 高新民吴胜锋
- 关键词:心灵哲学
- “塞尔问题”与解释语义学被引量:2
- 2010年
- "塞尔问题"即机器智能的意向性缺失难题,是心灵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和认知科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要造出真正能超出人类智能的智能,下一步就是要探讨意向性现实出现的机制与条件以及让它在机器中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沿着这一思路,经典计算主义在辩护基础上开始研究句法加工如何表现语义性,新生代计算主义正在崛起,联结主义作了新的回应,进化论语义学倡导研究大自然的"意向性建筑术",解释语义学也是这一探索中所出现的一种具有个性的理论。卡明斯强调:表征并不是意向性的充分条件,而只是必要条件。要让人工智能表现出意向性,一是要让它有表征能力,二是要有社会、文化等约束因素,三是要让计算机有内在的整体结构,四是要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探讨如何让机器有内在的解释机制。解释语义学无疑为人工智能如何真正接近或超越自然智能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出路。人的意向性中那种隐秘的、重要的关联能力似乎隐约地掀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借解释可部分实现这种关联。
- 高新民李艳鸽
- 关键词:意向性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