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10BB003)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卢义宣杨久辜琼瑶涂建刘义富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杂交
  • 3篇两系杂交
  • 3篇粳稻
  • 2篇选育
  • 2篇杂交粳稻
  • 2篇软米
  • 2篇两系杂交粳稻
  • 2篇核不育
  • 2篇核不育系
  • 2篇不育
  • 2篇不育系
  • 1篇单株
  • 1篇单株产量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性状
  • 1篇优质软米
  • 1篇杂交稻

机构

  • 6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卢义宣
  • 5篇杨久
  • 3篇涂建
  • 3篇李华慧
  • 3篇辜琼瑶
  • 3篇刘义富
  • 2篇黄平
  • 2篇徐开荣
  • 2篇刘晓利
  • 2篇吴云龙
  • 2篇奎丽梅
  • 1篇李华惠

传媒

  • 5篇杂交水稻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34
2011年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具有适当的有效穗、株高,且谷粒越宽(偏粳)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结实率。
杨久丁鲲卢义宣辜琼瑶刘晓利张竹仙宋建荣李华惠
关键词:籼粳稻农艺性状
云南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被引量:3
2010年
两系杂交粳稻由于遗传相对简单,配组自由,不受恢保关系限制而成为现今杂交稻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必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与生产的又一亮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水稻两系课题组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与利用,首先通过外引不育系与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广泛测配,复测,选育了云光8号、云光9号、云光12号等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在云南生产上得到了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云南高原两系杂交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云粳202S、云粳204S等的成功选育,与自育强优恢复系配组选育了高产优质的大穗型新组合云光101、104、106、107、108、109等,并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试验示范,其中云光101、云光104已通过云南省区试,正在申请云南省审定,云光107、云光109正在进行第2年的云南省区试。
卢义宣
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光敏核不育系选育
云南两系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适应性AMMI分析
2010年
以3个不同籼粳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95076S(粳型)、培矮64S和蜀光612S(籼型)为测验系,分别与来自云南不同海拔的15个籼粳类型育成种和恢复系按NCⅡ配制出45个F1(3×15)杂交组合。在云南省石屏县(海拔1 000 m,籼稻区)、弥勒县(海拔1 450 m,籼粳交错区)、玉溪市(海拔1 650 m,粳稻区)3个试点进行多点试验,用AMMI模型分析单株产量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V23在石屏和玉溪都表现较好;在弥勒V12、V10和V32等3个组合可以继续扩大示范;V32适宜在玉溪种植;在石屏V36表现较好。因此,推荐V12和V23等2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V10、V32、V20和V36等4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预备试验。单株产量试验资料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3%和49.17%,两者变异累计达到82.17%,说明基因型受环境的影响较小,3个试点均能让基因型充分表现出产量潜力。
杨久卢义宣辜琼瑶刘晓利李华慧黄平奎丽梅徐开荣刘义富吴云龙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适应性
云南两系杂交粳稻单株产量配合力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5088S及95076S为测验系,分别与不同类型的32个恢复系按NCⅡ测交得96个F1组合,CK1为合系41,云光12号为CK2,共130份材料。通过对玉溪点(海拔1 650 m)96个F1组合的竞争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两系杂交稻的单株产量主要受特殊配合力影响,同时受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共同作用。F1产量杂种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占78.99%。说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由不育系直接传给杂种的能力较强,而由恢复系直接传给杂种的能力较弱,且受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小。亲本利用价值评价:一般配合力最高的5个恢复系是:云恢168>制9>制2>南34>常粒杂交。3个不育系中以5088S一般配合力最好。
杨久卢义宣涂建黄平李华慧徐开荣吴云龙
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配合力
高原粳型优质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云粳202S的选育被引量:3
2010年
云粳202S是以两用核不育系N5088S与高抗稻瘟病品种合系34杂交、回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第1个高原粳型优质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期内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在云南水富不育期达40 d左右;可育期内易于繁殖,自交结实率40%~89%之间;开花习性好,穗子不包颈,异交性好,配组优势强;稻米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13.8%。2004年8月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
涂建罗友金董阳钧周世华刘义富杨久卢义宣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稻米RVA谱特征值辅助鉴定云南软米品种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78份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的RVA谱特征值的分析表明,稻米RVA谱特征值变异范围较广,软米、粘米和糯米之间差异显著;以直链淀粉含量、RVA谱各特征值及透明度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软米、粘米和糯米的主成分综合评价因子F具有较明显的差异,糯米的F值均为负值,从-1.324 1~-0.148 0;粘米的F值相对较大,主要分布在0.657 3~1.238 4分值内;而软米F值处于中等,范围约从0.650 8到0.022 2,能较好地区分3类稻米。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类型的实际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以RVA谱、直链淀粉含量及透明度为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云南软米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刘义富奎丽梅辜琼瑶李华慧涂建杨久卢义宣
关键词:RVA谱稻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