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491505)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8H指数:8
- 相关作者:何生杨智何治亮武恒志王芙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利用测井信息研究YJ油田沉积微相被引量:1
- 2009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YJ油田西山窑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渗性差异大,相邻井产能相差悬殊,了解储层的分布形态和砂体叠置关系是该油田开发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信息来解释或评价沉积相的方法。首先对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重点利用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数值等信息,建立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进行了描述;最后以西山窑组Ⅱ砂组为例,从单井分析、剖面对比、平面展布3个层次研究了沉积微相,勾绘出砂体展布形态,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层是YJ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有利区带。
- 李奇艳杨智孟闲龙李保华
- 关键词:测井信息沉积微相
-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油气成藏机理
-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已有的油气发现大多集中分布在超压顶面上下有限区域内。通过聚焦超压顶面附近油气藏,提炼控藏要素,分析成藏过程,发现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这样的成岩后生烃型强超压盆地中,超压顶面本身既是一个岩性物性...
- 杨智邹才能何生陶士振
- 关键词:油气藏石油地质成藏机理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形成机理被引量:28
- 2009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压顶面附近(现今埋深4400~6200m,温度105~145℃)砂岩中广泛出现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与超压流体活动关系密切.由于超压封闭和释放引起其顶面附近砂岩中的孔隙压力和水化学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可导致碳酸盐沉淀和易溶矿物溶解过程交替出现.根据腹部地区超压顶面附近深埋砂岩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储集物性、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烃源岩热演化模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是主要的胶结成分,长石类成分的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纵向上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出现15%~30%含量的地层厚度范围约在邻近超压顶面之下100m至之上大于450m,碳酸盐胶结物出现大于25%含量高值带分布在靠近超压顶面向上的250~300m的地层厚度范围,超压顶面附近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值的深度范围也是次生溶蚀孔隙(孔隙度10%~20%)发育带的范围;因晚白垩世以来深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生烃增压作用,导致在超压顶面附近砂岩晚成岩作用阶段深部富含碳酸盐的超压流体频繁活动,所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受到了明显的与深部生烃增压有关的超压热流体和有机脱羧作用的影响;超压流体多次通过超压顶面排放,使得超压顶面附近砂岩遭受了多期酸性流体溶蚀作用过程,形成了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
- 何生杨智何治亮武恒志王芙蓉孟闲龙
- 关键词: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超压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远大于1.2g/cm^3,砂岩、泥岩段同时具有高声波时差和低电阻率特征,井旁地震速度具有异常低值特征,超压顶面形态不规则,穿层分布,并且宏观上往往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经过分析,欠压实以及煤层不是超压带低速的原因,烃类生成尤其是天然气生成对现今超压贡献最大。
- 杨智何生李奇艳张勇刚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
-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深埋侏罗系砂岩内绿泥石包膜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7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埋深侏罗系砂岩储层深度约为5850~6120m.由于塑性岩屑质量分数高,强烈的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最主要的因素,但深部侏罗系砂岩内普遍发育的绿泥石黏土包膜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借助铸体、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表明,绿泥石包膜多为栉壳状垂直颗粒表面分布,为早期成岩阶段的产物;绿泥石包膜通过隔阻SiO2孔隙流体与石英颗粒的接触来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降低硅质胶结对孔隙的破坏;绿泥石包膜还可抑制压溶和颗粒溶蚀作用,减少易堵塞孔喉的自生矿物的形成,从而保存粒间孔隙,增加砂岩孔隙的连通性,有利于溶解作用的不断继续.
- 王芙蓉何生何治亮张福顺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腹部
-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碳酸盐胶结带的成因机理被引量:24
- 2010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普遍存在碳酸盐胶结带,在分析超压顶面附近碳酸盐胶结物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了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信息,得出:(1)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由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或铁白云石等组成;(2)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深部较高的地温环境,受有机流体运移的影响;(3)碳酸盐胶结物中所对应的碳、氧离子呈现出自超压仓向上部泄压环境迁移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的碳酸盐胶结带是地史时期深部超压有机流体向上多次排放的自然产物,这一研究为碎屑岩超压盆地超压仓顶部碳酸盐胶结带的形成与超压流体排放可能具有的内在关联提供了新的研究参考.
- 杨智邹才能何生何治亮武恒志曹锋李奇艳孟闲龙王芙蓉肖七林
-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准噶尔盆地腹部煤系地层
-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超压特征和测井响应以及成因被引量:54
- 2009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钻井揭示侏罗系发育异常高压系统.根据26口井的67个钻杆测试(DST)和电缆测试(MDT)数据,实测砂岩异常高压揭示深度约在4470~6160m,剩余压力约为11~57MPa,压力系数为1.24~2.07,砂岩段超压实测值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少数出现在白垩系底部与侏罗系邻近地层,1个超压实测值位于下三叠统,实测超压砂岩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范围分别为3.20%~16.00%和0.02×10-3~14.40×10-3μm2;根据钻井、测井和测试资料的综合解释,埋深在4430~6650m的深部侏罗系流体超压带,钻井泥浆密度明显增加,泥页岩和砂岩共同具有相对于正常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和低视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超压系统顶界埋深可能不浅于4400m(地温约104℃),有些钻井超压顶界可深达约6000m(地温约140℃),且超压带顶界深度随侏罗系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钻井揭示的侏罗系超压带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约为0.7%~1.3%,超压带分布深度受控于侏罗系成熟烃源岩层的埋深且两者深度分布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研究认为腹部地区已被充分压实的侏罗系异常高压成因主要与其含煤岩系干酪根热演化及油气共生有关,即生烃增压;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由于高孔隙流体压力可导致岩石骨架颗粒间有效应力的减小,从而直接引起通过岩石的声波速度降低,即出现高声波时差响应;在超压地层温度条件下,高压液态水的电离常数可能明显增加,从而减小地层电阻率,进一步开展此种现象的相关探索性研究可望对超压带低电阻率异常的原因给出新的解释.
- 何生何治亮杨智武恒志王芙蓉石万忠
- 关键词:侏罗系准噶尔盆地腹部
-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油气成藏机理
-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已有的油气发现大多集中分布在超压顶面上下有限区域内。通过聚焦超压顶面附近油气藏,提炼控藏要素,分析成藏过程,发现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这样的成岩后生烃型强超压盆地中,超压顶面本身既是一个岩性物性...
- 杨智邹才能何生陶士振
- 关键词:成藏机理准噶尔盆地腹部
-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 000 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层速度和利用Fillippone公式计算地层压力,得到超压数据体。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在白垩系及其以下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超压层的深度范围不同。盆1井西凹陷较浅,其次是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昌吉凹陷中部和西部最深。超压层大多顺层分布,只是在凹陷边缘以及昌吉凹陷西南有穿层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往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从三叠系顶部到白垩系底部。深部超压对油气分布和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的研究将对本区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杨智何生武恒志孟闲龙张勇刚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腹部
-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多集中在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中,储层埋深主要在3500~6200m左右,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蚀孔隙,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20%之间,主要是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硅酸盐颗粒溶蚀形成的。根据温度—深度—成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由于有机酸在高温下可转化成CO2,因此垂向上发育的另一个次生孔隙带大约在6500m以下,主要是溶解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所致。
- 王芙蓉何生何治亮张福顺
- 关键词:碳酸盐胶结物次生孔隙溶蚀作用准噶尔盆地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