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02-17)

作品数:9 被引量:24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潮海赵亚丽刘天学王群王宜伦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中国-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玉米
  • 5篇土壤
  • 5篇夏玉米
  • 4篇氮肥
  • 4篇玉米产量
  • 4篇深耕
  • 4篇夏玉米产量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2篇氮肥效率
  • 2篇氮素
  • 2篇土壤质地
  • 2篇肥效
  • 1篇氮肥用量
  • 1篇氮积累
  • 1篇氮积累量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吸收
  • 1篇地上部

机构

  • 9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鹤壁市农业科...

作者

  • 9篇李潮海
  • 7篇赵亚丽
  • 2篇陈海雁
  • 2篇刘天学
  • 2篇谭金芳
  • 2篇郭海斌
  • 2篇王群
  • 2篇王宜伦
  • 2篇张学林
  • 1篇杨春收
  • 1篇杨青华
  • 1篇赵鹏
  • 1篇张许
  • 1篇李传保
  • 1篇薛志伟
  • 1篇李传宝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氮肥对夏玉米灌浆期地上部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于2009-2010连续2年大田条件下研究3个氮肥处理对玉米地上部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条件下夏玉米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灌浆初期不同器官所占生物量比重表现为:下部茎组>下部叶组>中部叶组>下部鞘组>上部叶组>中部茎组>雄穗>苞叶>中部鞘组>上部鞘组>上部茎组>穗轴>花丝>穗柄;而成熟期为:籽粒>下部茎组>穗轴>下部叶组>中部叶组>苞叶>上部叶组>中部茎组>下部鞘组>中部鞘组>上部鞘组>上部茎组>穗柄>雄穗>花丝。整个灌浆期下部茎组生物量比重下降最大,其次为下部叶组。上部叶组、上部茎组、穗轴的生物量比重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下部叶组、下部鞘组、花丝、雄穗则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维持灌浆期上部器官功能期、促进穗部性状物质转移,对于过量施肥条件下形成更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学林赵亚丽赵胜超李潮海
关键词:夏玉米氮素灌浆期生物量分配
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3
2010年
【目的】探明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桶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磷肥施用深度(5cm、15cm、5/15cm)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磷肥施用深度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5>T5/15>T5>CK,其中,施用磷肥可以使夏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5%—20.0%;磷肥集中深施比浅施和分层施籽粒产量增加5.9%—10.6%,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6.9%—14.7%、7.5%—17.1%、5.0%—13.4%,氮、磷、钾转移率分别降低10.4%—17.3%、8.4%—12.9%、12.9%—19.6%,磷素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55.8%—88.0%和40.4%—181.4%。【结论】夏玉米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显著,磷肥集中深施效果优于分层施,分层施效果优于浅施,且以磷肥集中深施在15cm土层时效果最好。
赵亚丽杨春收王群刘天学李潮海
关键词:磷肥玉米养分吸收和分配施肥深度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在壤土和黏土中分别设置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 CT)、深耕+秸秆还田( DT)、深耕+秸秆不还田( DNT)3个处理,探讨了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受土壤质地和土层深度影响,两者均显著影响壤土和黏土0~10 cm土层粒径大于10 mm和粒径介于1~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对1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两者对壤土中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较黏土大,两者均增加壤土和黏土0~10 cm土层粒径介于3~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小于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对1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总体上,深耕能增加壤土耕层下部和黏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秸秆还田能增加壤土和黏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进而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冀保毅赵亚丽郭海斌穆心愿薛志伟李潮海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质地土壤团聚体
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在河南省两个生态区进行2年定位试验,研究常规耕作+秸秆还田(CT)、深耕+秸秆还田(DT)和深耕-秸秆不还田(D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够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深耕后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4%、14.2%、4.7%,在粘土上分别增加8.6%、7.6%、3.9%。秸秆还田能提高深耕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在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0%、13.8%、11.0%和11.8%,在粘土上分别增加1.6%、20.2%、10.8%和6.0%。在深耕基础上,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该效应受年份、土层深度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显著。
冀保毅赵亚丽郭海斌李传保穆心愿李潮海
关键词:玉米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质地土壤肥力
施氮水平和收获时期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3
2010年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的施肥量和最佳收获时期,设计了5个氮肥水平(不施肥、113、181、249和375 kg N.hm-2)和2个收获时期(S1:9月23日,农民习惯收获时间;S2:9月29日,推迟6 d收获),研究施氮量和收获时期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夏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其中施肥量在113~181 kg N.hm-2的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均相对较高;随施肥量增加,夏玉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与9月23日蜡熟期收获相比,9月29日完熟期收获的夏玉米籽粒千粒重、产量、淀粉和赖氨酸含量均增加,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降低.依据产量水平,黄淮海高产夏玉米区适宜的施肥量在113~180 kg N.hm-2,最佳收获时期应推迟至9月29日—10月5日.
张学林王群赵亚丽杨青华李潮海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
缓/控释氮肥对晚收夏玉米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缓/控释氮肥对晚收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用缓/控释氮肥较习惯施氮籽粒产量在习惯收获和晚收条件下分别增加2.90%和4.88%,蛋白产量分别增加7.07%和4.41%,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5.51%和4.18%;氮肥利用率提高3.78%和2.9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0.97和1.69 kg.kg-1。晚收较习惯收获产量增加2.12%-6.42%,蛋白产量增加1.11%-7.68%,氮积累量增加1.10%-3.18%,氮肥农学效率提高0.82-1.55 kg.kg-1。夏玉米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可促进生育后期氮素供应和吸收,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的目的。
王宜伦常建智张守林张国合李潮海谭金芳
关键词:夏玉米氮积累量氮肥效率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两地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常规耕作并秸秆还田(CT)、深耕并秸秆还田(DT)、深耕但秸秆不还田(DNT)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和秸秆还田均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DT处理耕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CT处理和DNT处理,分别增加10.8%、23.9%、31.0%和56.1%、85.3%、142.6%。深耕主要增加耕层中下部土壤微生物数量,而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整个耕层土壤微生物数量。
冀保毅李传宝赵亚丽陈海雁李潮海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72
2013年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氮肥两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76%—9.62%和5.21%—9.80%,夏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0 kg.hm-2;施氮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素吸收积累,可维持土壤硝态氮平衡,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和3.69 kg.kg-1。【结论】综合产量、收益、氮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考虑,豫北地区黏壤质潮土超高产夏玉米合理的氮肥用量为255—300 kg.hm-2。
王宜伦刘天学赵鹏张许谭金芳李潮海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氮肥用量氮素吸收氮肥效率土壤硝态氮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明确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改进耕作和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2 a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主要提高耕层下部土层土壤酶活性,深耕后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3.03%、4.01%、7.39%和5.43%;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水解酶的活性,秸秆还田后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1%、12.68%和4.23%。深耕和秸秆还田均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水解酶活性,该效应受土壤质地和年份影响明显。
冀保毅赵亚丽穆心愿陈海雁李潮海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