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12300410018)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汪琛颖赵建成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真藓
  • 1篇原丝体
  • 1篇真藓科
  • 1篇植物
  • 1篇色素含量
  • 1篇光合色素
  • 1篇光合色素含量
  • 1篇发育阶段
  • 1篇反应体系优化
  • 1篇
  • 1篇ISSR
  • 1篇ISSR-P...

机构

  • 2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汪琛颖
  • 1篇赵建成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组培条件对银叶真藓原丝体发育阶段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促进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为其植株扩繁奠定物质基础。[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酒石酸铵及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及浓度配比对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酒石酸铵对银叶真藓原丝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有一定作用。6-BA作为细胞分裂素,对于原丝体中叶绿体a或b的含量的增加无作用。而NAA或IAA作为生长素有促进原丝体生长的作用,当其达到0.5 mg/g的浓度时,可考虑选择使用其中任一种。[结论]使用改良Knop培养基,并添加0.05 mg/L 6-BA、0.50 mg/L NAA(或IAA)、0.70 mg/L酒石酸铵的效果最为理想。
汪琛颖
关键词:原丝体光合色素
真藓科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ISSR指纹图谱的初步构建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试图通过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真藓科(Bryacae)植物的种类鉴定提供分子分析数据。[方法]为获得标准试验程序,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真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引物、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4水平进行试验。[结果]最适扩增条件是: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5 ng模板DNA,0.2μmol/L引物,2.25 mmol/L MgCl2,0.6 U 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带为86条,多态率达100%。根据扩增结果进行NJ聚类分析,得到的支序图呈星状。[结论]ISSR指纹能够在种级分类水平提供适度的多态性,利用引物UBC808、811以及826构建的ISS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所有供试植物,为利用ISSR指纹技术解决真藓科植物种级水平分类关系问题时提供了分子辅助证据的可行性。
汪琛颖赵建成
关键词:真藓科ISSR反应体系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