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ZD2005)
- 作品数:24 被引量:146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方祥陈文旭宇文利郑永廷祖嘉合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福建省委党校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 2009年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通过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弘扬和谐的哲学思维、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同时,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 郭建宁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新中国60年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方针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当前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是必须对它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不能放弃理论批评的武器,不能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人民民主专政对立起来。要科学理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必须在理论上分清它与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界限。
- 李方祥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回归与超越:“认识论断裂”的批判阐释被引量:1
- 2011年
-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另一个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共产党员路易·阿尔都塞。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里着重阐述了马克思"认识论断裂"这一重要观点,认为这个断裂的位置就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用于批判他过去的哲学(意识形态)信仰的那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是这个断裂的前岸。本文针对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关于此问题的阐述,尝试了一些新的解读,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轨迹中不存在所谓的"认识论断裂"。
- 陈文旭
- 关键词:认识论断裂
-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7
- 2008年
- "意识形态"一词的出现源自西方近代哲学家对社会意识与现实关系特别与现实政治关系的分析研究,至今在国外仍未形成统一的界说。但是"意识形态现象"却成为了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且渗入到了自然科学领域。马克思曾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形态的起源和特性。其研究成果,在后来西方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学的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话题,形成了多种诠释性学说。与此同时,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从"解释"世界走向了"改造"世界,不断得到了补充、修正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为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实践基础和社会条件。
- 杨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引量:4
- 2009年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国家长期的安全和稳定、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来研究人民民主专政。不能把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对立起来,不能放弃国家的专政职能。当前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掉这个武器。
- 李方祥
- 关键词:人民民主专政宪政阶级分析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宽容意识被引量:1
- 2009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充分体现在对封建主义的彻底批判的精神,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它还具有宽容意识这一可贵的一面。导致新文化运动最后彻底分裂的原因,不是内部成员在要不要宽容问题上的分歧,而在于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走革命道路等根本问题上的分歧,这是两种不同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根本分歧。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道路根本走不通,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 李方祥
- 关键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宽容改良主义
- 再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被引量:2
- 2010年
- 邓小平确立了判断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重温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了新的理解。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为主要任务;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旨归;以结构合理、运筹得当、井然有序为基本规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实质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对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并轨共进的过程。
- 祖嘉合
-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与民族精神创新被引量:4
- 2009年
-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包容镶嵌在一起,二者互有统摄且互动共生。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创新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规制着民族精神的思想内容和培育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到具有新质的民族精神的充实和引领。民族精神的传统为特定场域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精神渊源,其培育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创新也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把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抓好二者的共同促进。
- 宇文利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引量:1
- 2009年
-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话语格局,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四种错误的意识形态话语展开批判。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任务,即要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 刘军
-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互动共进被引量:3
- 2012年
-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对立论"与"等同论"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割裂和否定科学与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既有区别而不能等同,也有联系而不能对立。我国新时期既推进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又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互动共进。
- 郑永廷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互动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