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61)

作品数:6 被引量:117H指数:5
相关作者:韩晓日杨劲峰王月战秀梅刘轶飞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沈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施肥
  • 4篇棕壤
  • 3篇定位施肥
  • 3篇长期定位施肥
  • 2篇氮肥
  • 2篇氮肥水平
  • 2篇玉米
  • 2篇土壤
  • 2篇剖面分布
  • 2篇肥水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有效性
  • 1篇穗位
  • 1篇穗位叶
  • 1篇土壤铁
  • 1篇土壤铜
  • 1篇吸附解吸

机构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韩晓日
  • 5篇王月
  • 5篇杨劲峰
  • 2篇王帅
  • 2篇刘轶飞
  • 2篇战秀梅
  • 2篇袁程
  • 2篇李娜
  • 1篇吴正超
  • 1篇韩立思
  • 1篇刘宁
  • 1篇兰宇
  • 1篇于洪娇
  • 1篇左仁辉
  • 1篇李巧宁
  • 1篇房大伟
  • 1篇张欣昕
  • 1篇李娜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铜、锌形态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31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铜和锌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耕层(0-20cm)土壤各处理水溶态铜、弱酸溶态铜和残渣态铜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可还原态铜和可氧化态铜含量在化肥区有所降低,在有机肥区有所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明显减少,其他形态锌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各形态铜分布趋势因处理不同而不同,锌以残渣态为主。在空间分布上,2种元素弱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都是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可氧化态铜与有效态铜关系最密切;可还原态锌对有效态锌的贡献最大。
韩晓日袁程王月杨劲峰李娜张欣昕
关键词:棕壤施肥
长期施肥对棕壤矿物吸附点位钾有效性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运用连续提取法结合常规方法,研究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经过31年不同施肥后棕壤矿物吸附的p位钾、e位钾和i位钾的有效性及其剖面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各位点钾含量及占全钾比例均表现为i位>e位>p位;长期单施化学钾肥或不施钾各位点钾含量降低,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维持土壤中各位点钾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交换性钾与p位和e位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和0.886*;植株地上部吸钾量与p和e位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i位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3**);不同位点间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剖面分布中,p、e和i位钾含量均表现为0—20 cm>20—40 cm。
李娜韩晓日杨劲峰刘宁李巧宁房大伟
关键词:长期施肥棕壤有效性剖面分布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铁、锰形态及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31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铁和锰含量变化及其剖面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耕层土壤两种元素水溶态和弱酸溶态含量都有所增加,而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铁和锰都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两种元素弱酸溶态和可氧化态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残渣态则相反。研究表明,有机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铁和锰在各形态间的分配,并且有机肥能活化残渣态铁和锰。
袁程王月韩晓日杨劲峰左仁辉于洪娇
关键词:棕壤长期定位施肥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钾素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32年连续不同施肥对耕地棕壤K+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去离子水淋洗土壤,连续液流法研究9个不同施肥处理耕层土壤钾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对K+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变幅分别为26—65 min和65—130 min;平衡吸附量和平衡解吸量范围分别为7.40—19.44 cmol.kg-1和0.070—0.258 cmol.kg-1;反应速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符合方程V=A+Blnt,且线性关系良好;CEC、黏粒、有机质、速效钾与吸附解吸各参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种方程中,Elovich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是拟合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最优模型。【结论】不同施肥处理K+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差异很大,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对钾素的吸附能力;施钾量越高的处理,解吸能力越强;长期定位不同施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棕壤钾素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长期不同施肥钾素在土壤中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不同。
李娜韩立思吴正超王月兰宇韩晓日
关键词:解吸棕壤长期定位施肥
氮肥水平对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本文在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水平氮肥处理下灌浆期玉米(郑单958)穗位叶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以及SPAD值。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引起荧光诱导曲线(OJIP曲线)显著变化,其中K、J和I点的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显著降低K点的可变荧光Fk占振幅Fo-Fj的比例(Wk)和J点的可变荧光Fj占振幅Fo-Fp的比例(Vj),说明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链综合性能以及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能力均明显提高,并且可以看出受体侧性能的改善大于供体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PSⅠ的最大氧化还原活性ΔI/Io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变化,说明适量施氮可以增强P700的最大氧化还原能力,并可以显著提高叶片PSⅠ与PSⅡ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协调性Ф(PSⅠ/PSⅡ)。
王帅韩晓日战秀梅杨劲峰王月刘轶飞李娜
关键词:玉米氮肥光合系统叶绿素荧光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比较被引量:55
2014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7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优劣,旨在优选出氮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为研究玉米的氮素营养生理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为棕壤地区春玉米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为研究对象,在棕壤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穗位叶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从不同供氮水平研究灌浆期玉米穗位叶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采用二次回归、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等7种不同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通过拟合程度、拟合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ay)6个参数的对比,比较7种模型的差异。【结果】1)随氮肥水平的提高,产量、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有所提高,而施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2)本研究中的7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对施高量氮肥(N180处理)的玉米叶片Pn光响应进行拟合,决定系数除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0.992外,其余均为0.994。但是不同模型对光抑制现象明显的N0、N120处理的拟合效果差异较大,从决定系数比较来看,拟合效果优劣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次回归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动力学模型。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的Pnmax、LSP、LCP和Rday四个光合参数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其他模型除个别参数较为接近外,多数参数差别较大;另外由于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方程没有极值,不能直接得到光饱和点,使这三种模型损失了LSP这个重要的参数。4)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灌浆期玉米穗位叶α、Pnmax、LSP、LCP和Rday5个参数均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灌浆�
王帅韩晓日战秀梅杨劲峰刘轶飞王月李娜
关键词:玉米氮肥光响应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