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BL015)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祁伟董岩周连文更多>>
- 相关机构:德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蒙古蒿挥发油工艺优选被引量:4
- 2014年
- 优化超临界CO2法(SFE-CO2)提取蒙古蒿挥发油的萃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 h,蒙古蒿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723%。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和工艺条件较稳定等特点。
- 董岩祁伟
- 关键词:挥发油超临界萃取正交试验
- 基于正交实验和超临界CO_2法研究芹菜籽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法提取芹菜籽挥发油的萃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方法提取芹菜籽挥发油,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 h、CO2流量15L/h。结论该工艺简单合理,稳定可行,产品收率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祁伟董岩
- 关键词:超临界萃取正交实验挥发油
- 黄花败酱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对山东德州黄花败酱超临界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测定其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黄花败酱的有效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萃取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萃取物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共分离出了24种化学成分,黄花败酱超临界萃取物对沙门氏菌、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对福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 mg·mL-1,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 mg·mL-1。结论为败酱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而确切的实验依据。
- 董岩祁伟
- 关键词:败酱草超临界萃取活性
- 芹菜籽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降低亚硝酸钠活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CO2)提取芹菜籽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芹菜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6种化学成分,鉴定的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2%,含量最高的物质为柠檬烯(33.08%),其次分别为N,N’-1,2-二苯基乙酰胺(23.04%),γ-榄香烯(14.96%),2-氯-1-(3,4-二甲基苯基)-2-甲基-1-丙酮(6.01%),N,N’-二乙酰基-1,4-苯二胺(5.73%),石竹烯(3.51%)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计算芹菜籽挥发油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实验结果显示芹菜籽挥发油可以明显的清除亚硝酸钠,当挥发油用量为40μL时,清除率最大为89.80%。
- 祁伟董岩
- 关键词:挥发油超临界萃取亚硝酸钠
- 山东迷迭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提取迷迭香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理论计算。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迷迭香挥发油的抑菌活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理论计算。从迷迭香挥发油共鉴定了28种化合物,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迷迭香桉叶油素环外的3个甲基及环中氧均是抑菌活性的中心。为迷迭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董岩祁伟周连文
- 关键词:迷迭香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抑菌活性密度泛函
- 蒙古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蒙古蒿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蒙古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定量地测定蒙古蒿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出了2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23种成分;蒙古蒿挥发油对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为蒙古蒿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董岩祁伟肖传勇
- 关键词:挥发油超临界萃取抑菌性气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