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03113012-4)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龙凤李红郝彦琴赵丽琴李华清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FokⅠ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型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VDR FokⅠ基因的多态性在4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46例中度患者和40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中的分布,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VDR FokⅠ基因的基因型与对照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中度组与对照组VDR FokⅠ基因酶切位点的等位基因F/f分布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列联系数=0.53,提示等位基因F/f分布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存在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中度组f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VDR FokⅠ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关系。
- 刘蒙赵龙凤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免疫调节
-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中的价值
- 2017年
- 肝细胞癌(HCC)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较高。传统的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在HCC的诊断上存在一些局限,因此寻找新型血清学标志物一直是HCC相关研究的焦点。PIVKA-Ⅱ是一种异常凝血酶原,有研究表明其对HCC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与HCC细胞增殖存在密切联系,在日本已被用于HCC高危人群的监测,并能用来评估HCC的治疗效果,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
- 宋雅璇赵龙凤郝彦琴
- 关键词:预后
- 骨化三醇对脂肪变性肝细胞三酰甘油代谢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对脂肪变肝细胞三酰甘油代谢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油酸(OA)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O2脂肪变为模型,按加入骨化三醇浓度的不同(10-8、10-7、10-6 mol/L)分为三个干预组,设空白对照组。干预组先加入不同浓度骨化三醇干预24 h,之后加0.2 mmol/L的OA 24 h。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上清液谷草转氨酶(AST)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SOCS-3 mRNA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型组TG[(362.43±22.20)mg/dL]、AST[(5.55±0.46)U/L]、SOCS-3 mRNA表达(4.61±0.39)均较对照组[(175.78±7.69)mg/dL、(0.63±0.33)U/L、(1.00±0.00)]明显增高(P<0.01);干预组TG分别为(286.87±16.01)、(257.16±11.73)、(209.43±27.79)mg/dL,AST分别为(4.98±0.50)、(4.23±0.36)、(3.50±0.48)U/L,SOCS-3 mRNA表达分别为(3.71±0.69)、(2.67±0.70)、(1.31±0.42),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化三醇可抑制肝细胞脂肪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化三醇抑制SOCS-3的表达有关。
- 黄晗赵龙凤李红
- 关键词:骨化三醇三酰甘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 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SC-T6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100 ng/ml类胰蛋白酶组,10 ng/ml类胰蛋白酶+(5、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CⅠ型胶原及PPARγ的表达。结果类胰蛋白酶可以诱导大鼠HSCⅠ型胶原表达并使HSC PPARγ表达减少(P<0.05),罗格列酮可以不同程度抑制类胰蛋白酶的上述效应,且各组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均低于10 ng/ml类胰蛋白酶组(P<0.05),各组PPARγ的表达水平均高于10 ng/ml类胰蛋白酶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上调PPARγ表达并抑制类胰蛋白酶诱导的HSCⅠ型胶原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 毕丽青郝彦琴王翠玲赵龙凤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 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NAFLD患者高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NAFLD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FPG、TG、LDL-C、ALT、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进行临床生化和超声检查,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NAFLD的发生发展。
- 赵丽琴赵龙凤李红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特点
-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因素及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断为DILI的215例完整的临床病例,分析其用药种类、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生化检查及转归等。结果 (1)引起DILI的药物中居前三位的是中草药、抗生素和抗甲状腺药。发病因素与老龄、女性、过敏体质、饮酒史及基础肝脏病病史等有关。(2)DILI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黄疸、纳差、乏力、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在胆汁淤积型组中,饮酒人数比例最高(P=0.019),黄疸发生率最高(P=0.001);在肝细胞损伤型组中,恶心呕吐、腹胀、无明显症状发生率最高(P均<0.05);混合型组无明显特征。实验室检查示肝细胞损伤型组ALt值最高(P=0.000)。(3)DILI患者的病死率为8.37%。重型肝炎组的TBIL值高于普通肝炎组(P=0.000),同时TBIL峰值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 DILI的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异诊断标准,应谨慎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注意监测肝功能。
- 李华清赵龙凤李红郝彦琴
- 关键词:预后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患者常伴有体质量过高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紊乱等易患因素。
- 张峰赵龙凤李红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脂肪变性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NAFLD病理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