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10B00)

作品数:10 被引量:184H指数:8
相关作者:杨雨洁郭佳宝朱毅谢斌岳雨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5篇随机对照试验
  • 5篇卒中患者
  • 5篇脑卒中患者
  • 3篇上肢
  • 3篇康复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法
  • 2篇脑卒中后
  • 2篇康复效果
  • 2篇复效
  • 2篇META分析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针
  • 1篇动功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虚拟现实技术
  • 1篇血管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宜兴九如城康...

作者

  • 4篇郭佳宝
  • 4篇杨雨洁
  • 4篇朱毅
  • 3篇谢斌
  • 2篇陈立典
  • 2篇顾一煌
  • 2篇陶静
  • 2篇岳雨珊
  • 2篇金宏柱
  • 1篇邰先桃
  • 1篇顾力华
  • 1篇宋柏林
  • 1篇潘桦飞
  • 1篇陈炳霖
  • 1篇贾杰
  • 1篇王旭东
  • 1篇张文毅
  • 1篇梁小凤
  • 1篇郑国华
  • 1篇黄学平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c-tDCS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7月。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共纳入10篇。Meta分析显示,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1,95%CI:-5.77~5.99, Z=0.04, P=0.97], 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对患者Jebsen手功能的作用效果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52,95%CI:-4.94~1.90, Z=0.87, P=0.38]。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评分,低质量2篇,高质量8篇。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c-tDCS比假刺激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朱毅郭佳宝顾一煌谢斌金宏柱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电刺激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上肢及手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上肢及手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华山医院牵头的多家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42例,其中老年患者164例。所有均接受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表(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徒手肌力评定(MMT)、上肢Brunnstrom分期(B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等的评估。结果164例老年患者ADL与各指标间相关性的强弱排序依次是:上肢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运动状态(MSS)>上肢运动功能分期(BS)>运动质量(WMFT)>肌力(MMT)>痉挛(MAS)。MBI与FMA(r=0.72)、NIHSS(r=-0.72)、MSS(r=0.71)、BS(r=0.70)、WMFT(r=0.67)、屈MTT(r=0.63)和伸MTT(r=0.61),均呈显著相关(P<0.05);而MBI与MAS无相关性(r=0.12,P=0.14)。结论脑卒中后上肢整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状态与老年患者ADL的相关性最强。上肢运动质量、运动状态、上肢及手分期和屈伸肌力也与ADL显著相关。康复治疗师在设计适当的干预措施时,应重视上肢及手的运动整体功能、运动质量、运动状态、运动分期和肌力的恢复,以针对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及手运动及神经功能。
林佳丽田靖贾杰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康复
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邰先桃黄学平陈奇刚周剑英杨叶娇邰先艳顾力华
关键词:电针脑卒中上肢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3
2013年
背景:现有各项研究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观点不一。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数据库、ISI 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搜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和GRADEprofiler 3.6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23篇文献(干预组n=400,对照组n=301)。定量分析7项研究,其余作描述性研究。Meta分析2个结局指标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评分[SMD=0.48,95%CI(0.10,0.86)]及Barthel指数[SMD=1.38,95%CI(0.68,2.09)]显著高于对照组。依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结局指标级别,2个结局指标均为低质量。现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鉴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操作规范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朱毅杨雨洁顾一煌谢斌金宏柱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随机对照试验
落枕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9年
通过研究落枕临床治疗方面的文献,为落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选取近5年落枕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从中医与西医两个角度进行总结。西医方面主要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现状进行阐述,中医方面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现状为着手点,从针灸、推拿、中药、艾灸、火罐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认为上述治疗方法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传统疗法治疗落枕疗效肯定,且方法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治疗费用较低,易于患者接受。
袁港宋柏林
关键词:落枕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7月6日。纳入rESWT与常规治疗或安慰性冲击波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s,19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上肢方面,rESWT组对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善的即刻效应[MD=-0.91,95%CI(-1.58,-0.23),P=0.009]和短期效应[MD=-1.03,95%CI(-1.27,-0.78),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ugl-Meyer上肢评分改善的即刻效应,rESWT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MD=4.14,95%CI(0.31,7.96),P=0.03],但短期效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5.35,95%CI(-7.73,18.43),P=0.42];下肢方面,rESWT组对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善的即刻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0,95%CI(-1.25,1.45),P=0.88]。结论:与对照组相比,rESWT能更为有效地即刻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痉挛缓解的效果能在短期内维持。但在下肢方面,暂未有证据显示rESWT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郭佳宝朱毅陈炳霖李晓丹梁玲毓朱昭锦杨雨洁王旭东
关键词:脑卒中冲击波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GDF11在延缓衰老中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TGF-β超家族新成员的GDF11除了参与早期胚胎正常发育中多个组织器官的形成与分化外,近年还发现其与肌生长抑素功能相左并参与神经再生、血管重塑及红细胞生成等过程。故本文将GDF11在延缓神经、肌肉、血管等衰老中的新进展加以整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梁小凤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衰老肌肉血管
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已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国内脑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 PS-CI 发生率高达56.6%[2],而在国外,高达83%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至少一个认知领域功能减退[3]。目前,国内外治疗 PSCI 的手段主要是针刺、药物等,虽然这些治疗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其进展为痴呆的进程,但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从根本上逆转病情[4-6],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单一疗法的局限性。针刺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块瑰宝,研究报道针刺综合疗法对改善多种脑卒中后遗症效果甚好[7-8],因此,研究针刺综合疗法治疗 PSCI 或可打开其治疗僵局,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针刺综合疗法治疗 PSCI的文献越来越多,本文将其治疗 PSCI 的进展综述如下。
刘斐雯郑国华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
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ISI Web of Knowledge、Ovi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机器人辅助训练后,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法下肢部分评分(WED=3.97,95%CI:2.84~5.10,Z=6.89,P〈0.00001)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WED=3.13,95%CI:0.80~5.45,Z=2.63,P=0.0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步频(WED=8.40,95%CI:-0.95~17.75,Z=1.76,P=0.08)及步速(WED=0.03,95%CI:-0.02~0.07,Z=1.18,P=0.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评分,低质量4篇,高质量8篇。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郭佳宝杨雨洁岳雨珊朱毅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随机对照试验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7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搜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1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上肢运动功能相关13篇,下肢运动功能相关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技术疗法对Fugl-Meyer评定法(FMA)上肢部分(WMD=4.27,95%CI:2.47~6.06,Z=4.67,P〈0.00001)及盒子和阻碍物测试(BBT)(WMD=9.29,95%CI:5.24~13.34,Z=4.50,P〈0.00001)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erg平衡量表(BBS)(WMD=1.63,95%CI:-0.83~4.09,Z=1.30,P=0.20)和步行速度(WMD=0.01,95%CI:-0.14~0.17,Z=0.18,P=0.86)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评分,低质量16篇,高质量4篇。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但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无明显疗效。
杨雨洁岳雨珊郭佳宝张文毅谢斌潘桦飞朱毅
关键词:脑卒中虚拟现实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