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1203)
-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晓宁郑涛魏荣卿应汉杰陈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pH调控策略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D08生产木聚糖酶的能力,考察了不同p H条件对菌株生长及产酶的影响,结果发现木聚糖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的最适p H与木聚糖酶合成的最适p H不同,分别为3.5和4.5。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两阶段p H控制策略:在30 h内控制p H为3.5;30 h后p H控制为4.5。结果表明:分阶段p H调控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菌体合成木聚糖酶的能力,木聚糖酶比酶活(2 223.38 U/m L)和生产强度(26.47U/(m L·h))分别比恒定p H 4.5时提高了14.3%和30.6%。该工艺对提高木聚糖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研究和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邢亚梅陈勇应汉杰
- 关键词:木聚糖酶黑曲霉
- 一种柔性链状L-Phe树脂的合成与对铜离子的吸附被引量:2
- 2014年
- 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链状的亲水性环氧聚苯乙烯微球载体(PS-acyl-g-P(AM-GMA)),并与L-苯丙氨酸(LPhe)反应制得一种柔性链状L-Phe树脂。研究了反应时间、原料树脂溶胀时间、溶剂体系、催化剂添加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至20 h,增重率增至最大;原料溶胀时间延长至24 h,增重率增至最大;溶剂水较之N,N-二甲基甲酰胺经济且效果好;使用且增加催化剂至20%时,结果最好。在此优化条件下,可得环氧基转化率72%、担载量2.4 mmol/g的L-Phe树脂。研究了L-Phe树脂对Cu2+的吸附,得到最佳条件:Cu2+浓度为100mmol/L,pH为5.8~8.0,饱和吸附时间80 min。树脂最高吸附量为2.0 mmol/g。
- 季杰刘晓宁陈怡露魏荣卿黄艳郑涛
- 关键词:CU2+
- 一种新型触角状聚苯乙烯磺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 2015年
- 经氯乙酰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的ATRP接枝聚合,制备了具有触角状聚苯乙烯链的聚苯乙烯树脂(PS-g-LPS),该树脂可快速、高效磺化,经磺化条件的优化,得到一新型的触角状聚苯乙烯磺酸树脂(v HP-SPS-Cat),对v HP-SPS-Cat进行了FT-IR、元素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催化酯化。结果表明,v HP-SPS-Cat可克服试剂的物理扩散的阻碍,用于小分子酯或生物柴油的催化合成,而达到高效均相催化的效果。
- 潘翠郑涛陈怡露魏荣卿张家宏刘晓宁
- 关键词:ATRP磺化催化酯化
- 高聚物型色谱柱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一步分析制备葛根素及大豆苷元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建立了使用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为基质的高聚物型色谱柱一步分离制备葛根提取液中的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方法。采用MKF-RP-HH色谱柱(300 mm×7.8 mm,8μm),葛根提取液经70%乙醇溶解稀释,以水(A)和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表明:葛根提取液中的2种有效成分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均与杂质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且柱效大于2 100 N/m,优于常规的C-18硅胶色谱柱(柱效:1 000 N/m)。该高聚物型色谱柱不仅可用于上述分析,还可用作半制备柱制备得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纯品,葛根素在2~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葛根=1.342 2x-1.018 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大豆苷元在2~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大豆=2.275x+0.869 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纯化得率分别可达95.9%和78.5%。
- 夏明刘晓宁魏荣卿郑涛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葛根素大豆苷元
- 大片段两步同源重组敲除节杆菌肌酐酸脱氢酶基因质粒的构建被引量:1
- 2016年
- 构建一种新型的含有大片段同源臂的重组质粒用来对节杆菌进行代谢工程的改造。使用PCR扩增线性化载体片段,并通过酶切获取同源重组大片段,利用一步克隆技术将上述两片段连接起来;通过PCR-targeting将目标基因替换,并利用酶切自连将插入的片段删除,最后成功得到目标质粒p UK-d IMP。构建的质粒通过2次同源重组将目的基因肌酐酸脱氢酶(IMPDH)成功敲除,且最后菌株不含有任何抗性,开辟了一种针对节杆菌而言新型的基因改造方法。其中IMPDH基因缺失的菌株积累目标产物环磷酸腺苷的能力比对照菌株高49.7%,达到了(9.01±0.20)g/L。
- 童鹏李楠牛欢青柳东郭亭应汉杰
- 关键词:节杆菌环磷酸腺苷同源重组基因敲除
- 聚苯乙烯氯乙酰化反应及其催化剂、溶剂的循环利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由Friedel Crafts(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得功能性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载体(PS-acyl-Cl),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PS-acyl-Cl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和聚苯乙烯摩尔比为15∶1时,反应达到饱和质量增加率(即最大转化率),且通过改变催化剂用量可以定量控制得到担载量为0~478 mmol/g范围内的PS-acyl-Cl。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过量催化剂和溶剂的回收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回收液中有的催化剂可直接回用,这可节省新催化剂加入量(如以15∶1的催化剂量加入,可节约40%~50%的新催化剂。);同时,通过对回收液的回用,还达到溶剂直接回收循环利用的效果,即可同时节约大于70%的溶剂。由此达到了反应过程的经济、绿色、环保。
- 丁凌鹏郑涛郁晨晨周俊魏荣卿薛奇刘晓宁
- 关键词: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催化剂
- 疏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吸油性能及其连续吸油装置的设计被引量:5
- 2015年
- 研究交联剂三乙醇胺和催化剂辛酸亚锡的用量对合成的疏水性聚四氢呋喃(聚醚)聚氨酯(PU-PTHF)泡沫快速吸油材料吸油率的影响,考察PU-PTHF对多种油品的吸附作用及在振荡混合的柴油-水体系中对柴油的选择性吸附和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当三乙醇胺和辛酸亚锡的用量分别为2.1~2.6份和0.24份,且m(聚四氢呋喃三元醇(PTHF-T,Mw≈4 400))∶m(聚氧化丙烯三元醇(PPO-T,Mw,≈4 400))∶m(有机硅油)∶m(水)∶m(三乙烯二胺)∶m(甲苯二并氰酸酯(TDI))=15∶85∶1.5∶5.0∶0.8∶40时,其吸油性能最佳;对油品的吸油率分别为:四氯化碳69.1 g/g、二甲苯51.1 g/g、甲苯50.5 g/g和柴油29.8 g/g;在振荡混合的柴油-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油-水选择吸附性,对柴油的吸油率仍达到29.5 g/g,重复10次吸油率仍无改变.值得强调的是该材料具有快速吸油的特点,3 ~5 min内即可达到吸油平衡,0.5 min内可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5%.在上述性能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连续可升降履带式快速溢油处理装置.该装置将上述快速吸油材料包覆在连续可升降履带上可实现对水面溢油事故的连续化处理.
- 王楼刘晓宁李彦敏徐炎华魏荣卿郑涛
- 关键词:溢油事故
- 梳状弱碱性树脂对丁二酸高浓度循环解吸被引量:1
- 2014年
-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低能耗的从梳状弱碱性(MKF-D30X)树脂上解吸丁二酸的工艺。考察了解吸剂用量(体积)、解吸温度、分段解吸及分段循环解吸对MKF-D30X树脂解吸附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MKF-D30X树脂对溶液中的丁二酸(25 mg·ml-1)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高达425 mg·(g干树脂)-1。当解吸温度为50℃,每个阶段用10 ml、1.0 mol·L-1 HCl解吸剂,两阶段解吸3 g吸附饱和的树脂,第1阶段解吸得到的丁二酸浓度可高达52.4 mg·ml-1,将丁二酸浓度提高到原液浓度的209.6%;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段循环解吸,不仅可以维持第1阶段获得的高浓度丁二酸,且可同时获得第2阶段2倍收率的高浓度丁二酸,达到了高浓度、高效率解吸丁二酸的目的。另研究表明,分段循环解吸液再作为解吸剂,其中丁二酸的浓度对丁二酸解吸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 方芳刘晓宁王楠王舒雅姜岷魏荣卿郑涛
- 关键词:聚苯乙烯树脂丁二酸
- 触角状环氧链结构对固定化脂肪酶(YCJ01)酶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改善酶的刚性固定化对酶蛋白构象的负面影响,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了亲水性、柔性、触角状环氧化酶固定化载体PS-acyl-P(AM-co-GMA),通过改变单体总量与引发剂量比例得到不同链长触角状环氧化酶固定化载体,并将其用于耐有机溶剂脂肪酶(YCJ01)的共价柔性固定化,重点考察了链长对固定化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长(增重率不超过3200%)越长,酶活越高。
- 杨长青郑涛郁晨晨周俊何冰芳刘晓宁
-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链长
- 新型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3
- 2014年
- 以丙三醇或水为共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BF3?OEt2)为引发剂,引发四氢呋喃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四氢呋喃三元醇(PTHF-T)及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PTHF-D)。研究了丙三醇、丙三醇/水、水、反应时间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表征PTHF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黏度法测定分子量,端基滴定法测定羟值。结果表明,不同丙三醇/水比例,可定量获得不同官能度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PTHF);丙三醇为共引发剂能得到产率高且分子量分布窄的PTHF;同时得出PTHF重均分子量Mw与黏均分子量Mη的关系式。该PTHF-T可用于聚氨酯快速吸附材料的制备。
- 郁晨晨刘晓宁李彦敏雍晓雨丁凌鹏魏荣卿郑涛
- 关键词:凝胶渗透色谱分子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