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K006)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海霞张焕玲张积玉潘晓玲赵望秦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世纪十年咏史怀古诗研究综论被引量:2
- 2011年
- 新世纪十年的咏史怀古诗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对历代名家名篇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些中小诗人的咏史作品也有了拓荒性的研究,元以上咏史诗创作发展演变的轨迹从宏观上得到一定的梳理,对咏史诗与其他文体创作关系的比较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并涌现出多部咏史诗研究的专著。然研究中也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
- 张焕玲
- 关键词:咏史诗怀古诗
- 论蒲松龄的儒者情怀——以小说《聊斋志异·黄英》为中心的考察
- 2009年
- 身处明清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大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松龄认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儒"是正统。《聊斋志异.黄英》中蒲松龄在传统的菊花意象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价值的赋予和消解过程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遵从。陶弟化菊,黄英不复业菊都表明,虽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最终都要由商回归儒,从中折射出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在这篇小说中蒲松龄还叙写了黄英与马子才之间理性掺杂其中的一段典型的儒家式的婚姻。作者在抒写爱情和婚姻之际,少了"心学"对个性的张扬,多了儒家固有的理性和温柔敦厚。
- 赵海霞
- 关键词:儒家婚姻
- 李渔的尚奇意识——以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 2010年
- "尚奇"之风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中由来已久,从上古的寓言到明清小说,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例证。明清时期"尚奇"的内涵有了新变,关注点有所下移,日常生活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李贽、公安三袁、冯梦龙、凌濛初和李渔等人都是践行者。李渔在小说创作和实践过程当中,借鉴戏曲创作中的某些质素(特别是"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李渔对新奇的追求有着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也与他作为一个文化领域多面手的身份有关。李渔肯定四大奇书,评点《三国演义》,体现了他对"奇"的认同和尊崇。但是李渔在小说创作中,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求"奇",而是有一定的分寸。这凸现出李渔独特的审美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身为一个受过儒家教育的文人,对自己群体的坚守。
- 赵海霞
- 关键词:尚奇审美小说四大奇书
- 马致远《汉宫秋》与咏史诗
- 2010年
- 马致远在创作《汉宫秋》时,对古今诗人的咏史诗有所袭用、借用、化用,从而受到咏史诗创作技巧、创作思路的影响。《汉宫秋》将诗歌与戏剧两种文体打通,使之互融,而《汉宫秋》至可视为以戏剧之框架写就的长篇咏史诗。
- 潘晓玲赵望秦
- 关键词:汉宫秋历史剧咏史诗
- 李渔编辑出版活动及思想考论
- 2010年
- 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潮及仕途的不顺催生了一批文士编辑出版家,他们既从事文学创作又跻身编辑出版行业,李渔便是其中的一员。李渔一生编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在编辑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渔力求创新、以读者为本、注重寓教于乐的编辑理念,使他以及他的书坊芥子园编辑出版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文化价值,在当时为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经济收益,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芥子园画传》(《芥子园画谱》)、《闲情偶寄》以及"四大奇书"等让后学受益无穷。
- 赵海霞张积玉
- 关键词:芥子园编辑出版
-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人学基础
- 2010年
- 中国当代文艺学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崭新人学理论为深层根基。深刻了解马克思在人学理论上所实现的范式革命,对于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文艺学价值指向和学科动力学等方面,这种新的人学理论深刻规定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显示了新型人学理论对于文艺学的基础性指导意义;这种新的人学理论对文艺学同样具有普遍意义。深入研究人学理论,是深化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基本任务。
- 赵周宽
- 关键词:人学范式革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 《全宋诗》、《全宋诗订补》补遗辨正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稽考有关文献,为《全宋诗》补陈普诗四首;补陆文圭诗三首;辨正黄庭坚重出诗一首,郑思肖重出诗二十五首,并探究其致误之由。
- 张焕玲
- 关键词:《全宋诗》补遗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