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534)

作品数:8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沈维治施英邹宇晓廖森泰刘凡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桑叶
  • 5篇活性
  • 3篇多酚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活性
  • 3篇生物碱
  • 2篇桑树
  • 2篇总多酚
  • 2篇活性研究
  • 2篇酚类
  • 1篇多酚类
  • 1篇多糖
  • 1篇血糖
  • 1篇阳离子
  • 1篇阳离子交换
  • 1篇阳离子交换树...
  • 1篇阳性菌
  • 1篇植物源
  • 1篇溶剂
  • 1篇桑树资源

机构

  • 8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廖森泰
  • 7篇邹宇晓
  • 7篇刘凡
  • 7篇施英
  • 7篇沈维治
  • 5篇肖更生
  • 5篇刘军
  • 3篇庞道睿
  • 2篇穆利霞
  • 2篇黄勇
  • 1篇刘学铭
  • 1篇孙远明
  • 1篇吴娱明
  • 1篇罗国庆
  • 1篇徐玉娟
  • 1篇刘吉平
  • 1篇唐翠明
  • 1篇吴继军

传媒

  • 6篇蚕业科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桑叶总生物碱降血糖活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桑叶总生物碱的降血糖作用研究,为桑叶开发降血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streptozotocin)建造糖尿病(DM,diabetes mellitus)模型,然后给DM小鼠...
刘凡廖森泰李平平邹宇晓吴娱明肖更生
关键词:桑叶生物碱降血糖
文献传递
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27
2013年
植物多酚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在农业、食品、制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植物多酚的种类、结构特点、分离提取方法及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对其分析鉴定和分离提取的常见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阐述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植物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庞道睿刘凡廖森泰孙远明
关键词:生理活性
桑叶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为揭示桑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于不同生长季节采摘6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桑叶,测定桑叶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含量以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和清除O2-.能力,分析桑叶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量效关系。6个供试桑品种以抗青10号的桑叶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较强,不同生长时期采摘桑叶样品以5月份采摘桑叶的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较高。不同桑品种桑叶提取液的抗氧化、清除.OH和O2-.活性与桑叶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总多酚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桑叶总多酚含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桑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药用桑叶抗氧化作用的参考标准。
沈维治邹宇晓刘凡施英廖森泰
关键词:桑叶总多酚抗氧化能力
采用大孔树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桑叶活性物质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高效利用桑叶资源获取功能活性物质,在连续提取桑叶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的基础上,对3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大孔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桑叶活性物质的吸附与洗脱性能。从3种大孔树脂中筛选的D101大孔树脂对桑叶多糖和黄酮具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对桑叶多糖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08.42 mg/g,解吸率达70.18%,对桑叶多糖的脱色率和脱蛋白率分别达到89.29%、78.74%;对桑叶黄酮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8.11 mg/g,解吸率达81.46%。从2种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筛选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桑叶生物碱,其最大吸附量达26.61 mg/g,解吸率达83.49%。分离纯化得到的桑叶多糖、黄酮和生物碱样品纯度分别为35.73%、38.64%、29.75%,表明联合使用D101大孔树脂和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能有效地从桑叶提取物中分离纯化桑叶多糖、黄酮和生物碱3类活性物质。
黄勇刘凡廖森泰肖更生刘吉平邹宇晓施英刘军沈维治
关键词:桑叶生物碱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性
基于食用价值开发的桑树优势品种筛选被引量:6
2012年
为科学评价我国桑树品种资源的食用价值,指导桑叶、桑椹的食用新产品开发,在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00份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和桑椹进行营养品质、功能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鉴评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与桑叶蔬菜、桑叶茶和桑果汁(酒)的营养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综合评价各品种的食用价值,筛选出一批食用优势品种。其中,最适合桑叶茶制作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粤诱19、任抗1号、粤诱33、抗10、粤诱18、鄂诱1、69、抗11、北-4-1,最适合桑叶蔬菜开发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任抗1号、英沙3、抗锈3号、坪镇2、粤诱19、抗10、粤诱25、抗11、白沙2,最适合果汁(酒)加工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椹15号(大10,无籽)、粤椹2号、粤椹18号、粤椹29号、粤椹27号、粤椹26号、粤椹33号、粤椹16号、粤椹66号、粤椹38号。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桑树品种有适合果汁(酒)开发的品种大10,适合开发桑叶茶和桑叶蔬菜的品种抗10。另还确定了一批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优势储备桑树种质资源,可作为以食用价值开发为导向的桑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吴娱明刘学铭徐玉娟施英刘军沈维治吴继军罗国庆唐翠明
关键词:桑树食用隶属函数法
桑根皮素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桑树活性单体化合物桑根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普通变形杆菌等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探究热处理、紫外线照射、介质pH值、氧化剂和还原剂对桑根皮素抑菌活性的影响。桑根皮素对5种测试菌株的抑制作用强弱不一,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种革兰阳性菌(G+)的抑制效果明显,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MIC)〈1.56μg/mL;而对沙门氏菌、普通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3种革兰阴性菌(G-)的抑制活性较弱。紫外线照射或热处理温度〈100℃时对桑根皮素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热处理温度〉100℃使桑根皮素的抑菌活性明显减弱;在pH6—9范围内,桑根皮素的抑菌活性随着介质pH值增大有所减弱;随着还原剂(Na2SO3)的浓度增大,桑根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逐渐减弱,而氧化剂(H2O2)的浓度对其抑菌活性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提示桑根皮素是桑树中具有抑菌作用的重要物质之一,高温(〉100℃)、强碱性环境及高浓度还原剂对桑根皮素的抑菌活性有影响。
庞道睿刘凡沈维治刘军穆利霞施英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
关键词:抑菌活性革兰阳性菌稳定性
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抑菌活性被引量:13
2013年
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测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总多酚质量比为(11.91±0.67)mg/g,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总多酚的含量成显著剂量效应关系(P<0.05)。
沈维治邹宇晓刘凡施英廖森泰
关键词:桑叶提取物极性溶剂总多酚抑菌活性
源自桑树资源的10种酚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源自桑树资源的酚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了Morusin、Kuwanon E等10种桑树资源酚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4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所测定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普遍优于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所测定化合物中,Morusin、Kuwanon E和Sanggenol A的抑菌活性最强,其中Morusin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3.72μmol/L).对所测定化合物抑菌活性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化合物的立体构象、取代基种类和取代位置对其抑菌活性均有影响,特别是异戊二烯基结构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影响最大。
庞道睿刘凡施英刘军沈维治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
关键词:桑树酚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构效关系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桑叶多糖、黄酮和生物碱联合提取工艺条件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高效提取桑叶活性物质,采用热水浸提桑叶中的多糖和黄酮后,再用乙醇-盐酸溶液进一步提取桑叶生物碱,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3类桑叶生物活性物质的联合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后的桑叶多糖和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3 min、提取温度81℃、料液质量浓度0.05 g/mL、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实测桑叶多糖和黄酮的提取得率分别为15.574%、2.693%;优化后的桑叶生物碱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42 min、料液质量浓度0.04 g/mL、乙醇体积分数26.0%、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实测桑叶生物碱的提取得率为0.398%。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桑叶活性物质提取得率。
刘凡黄勇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施英穆利霞刘军沈维治
关键词:桑叶多糖黄酮生物碱响应面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