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60035)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聂欣如徐坤张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动画
  • 4篇动画片
  • 4篇画片
  • 3篇艺术
  • 3篇中国动画
  • 2篇动画美学
  • 2篇意指
  • 2篇影视
  • 2篇影视艺术
  • 2篇造型艺术
  • 2篇民族
  • 2篇纪录片
  • 1篇大学学报
  • 1篇电影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动画表演
  • 1篇动画纪录片
  • 1篇形式主义
  • 1篇虚构
  • 1篇艺术作品

机构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作者

  • 9篇聂欣如
  • 1篇徐坤
  • 1篇张玲玲

传媒

  • 4篇艺术百家
  • 3篇当代电影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电视
  • 1篇电影新作
  • 1篇新闻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方向不应质疑——《中国动画理论批判》之商榷被引量:4
2014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国动画理论批判:形式主义、古典主义与体制艺术》(以下简称《批判》),其批判矛头所指,是中国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动画。
聂欣如
关键词:中国动画画理形式主义大学学报
“非虚构”的动画片与纪录片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非虚构叙事的不仅是纪录片,同时也包括动画片。然而,动画的形式决定了影片不可能提供"索引"化的信息,因此在样式的归属上仍隶属动画片。人们之所以使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非虚构的事物,主要是因为纪实的表现方法并非万能,它既无法展示心理无法承受之"痛",如背叛、屠杀等;也无法展示伦理规避之"隐私",如病患者、乱伦等;因此动画可以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这也是非虚构动画片作为一种影片样式能够得以成立的原因。
聂欣如
关键词:动画片纪录片
中国动画本体美学:装饰的意指被引量:6
2013年
对于中国动画的造型来说,漫画造型并不发达,最为常见的是民族化的装饰性造型。这一现象与我国特定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果这样的判断不错,那么对于中国动画片中大量装饰风格的造型又该如何解释?因为"装饰"一词在西方的美学理论中不具有意指的性质。这显然有悖于动画本体美学的基本规律。不过,仔细考察中国民间美术的源流便会发现,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的中国民间美术其实是传承了意指性的,因此被专家们称为"意向造型"。中国动画片在采用中国民间装饰化造型的时候,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以使其符合电影叙事的要求,中国动画片由此成为了世界动画艺术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支。
聂欣如
关键词:造型艺术动画动画美学意指中国民间艺术装饰
“中国学派”动画的内涵建构——以传统戏曲对动画的影响为例被引量:10
2014年
作为国产动画重要的美学传统与典型风格,"中国学派"动画这一说法被当下重提具有现实意义。在"中国学派"动画的民族化过程中,戏曲艺术对早期动画的影响不可小觑,表现在形象设计、表演动作与音乐编排等方面。从宏观视角进行审视,"中国学派"动画内涵建构的表层路径包括借鉴、融汇传统艺术形式与叙事内容,深层路径包括:张扬传统的意指功能,发挥艺术讽喻精神;承继教化传统,重视"寓教于乐";演绎传统美学内涵,延续写意抒情特色等。
徐坤
关键词:中国学派动画戏曲
中国动画表演的体系被引量:18
2015年
一般来说,西方动画的表演有两大体系:弹性的体系和仿真的体系。中国动画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将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表演移植到动画片中,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表演体系。60年代《大闹天宫》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动画表演体系的成熟,它一改动画表演夸张滑稽(或模仿真人)的风格,将具有舞蹈意味、讲究"美"的表演风格植入动画表演,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80年代这一体系又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聂欣如
关键词:表演体系中国动画《大闹天宫》表演风格民族特色
动画本体美学:仿真的意指被引量:11
2013年
仿真动画以惟妙惟肖的造型区别于一般动画片而接近于影像,从而造成了理论上的疑惑:既然动画造型模仿真人,何不直接使用影像?其实,动画模仿真人从1937年美国的《白雪公主》就开始了,迪斯尼为了取得悲情效果采用了仿真的手段,不过,他仅把这一手段运用在女主人公一个人身上。麦克劳德的漫画理论解释了漫画造型与仿真造型在美学上的差别,使我们可以解释仿真动画片构成的原理。仿真造型其实是动画片开始进入严肃叙事之后必然的趋势,因为人们在欣赏故事的时候更愿意为情感所打动,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被告知(通过夸张的造型)人物的好坏,于是仿真动画片应运而生。今天仿真动画片的技术范围已经不仅停留在人物的造型,同时也扩展到了光、色彩、造型选择等不同的领域。
聂欣如
关键词:影视艺术造型艺术动画片动画美学意指仿真动画
影像作为“想象的能指”——克里斯蒂安·麦茨影像本体理论释读被引量:14
2014年
麦茨将电影影像定义为"想象的能指",认为电影影像符号的所指在于剧本故事的立意,但电影故事的意义并不能完全涵盖电影影像的全部本质,因此电影影像的本体意义应该从拉康的"符号界"通过能指回溯到"想象界"。这一"想象界"的存在有赖于观众在影院的"二次"性自我认同,这一认同类似于拉康的镜像理论,人们把银幕上的对象作为自身欲望的他者来进行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心理机制则是"庄周梦蝶"式的物我两忘,拉康称其为"凝视"。麦茨对影像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了影像本体,转向了观影心理对于符号能指的建构,进入了精神分析和哲学的领域。
聂欣如
关键词:电影艺术影像影像本体
美国动画片中的科技与人
2014年
科技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作为一种文化反映在动画片中。在《闪电狗》、《拜见罗宾逊一家》、《科学怪狗》等动画片中,表现出了人类滥用科技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可能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更为深入的思考则指出了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具有造成恶果的可能性,是使用这些技术的人把灾难带到了人间,从而为人们思考科技的哲理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张玲玲
关键词:动画片美国动画片
《冰雪奇缘》的多重阐释空间被引量:2
2014年
美国动画片《冰雪奇缘》是一部获奖无数、票房破纪录的影片,这部影片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对于美国反恐意识形态的进行反思的故事,具有超能力的女主人公先是失控,其超能力危害到了别人,然后是用爱心驯服了超能力使之为民造福。而在故事的深层,其实是表现了美国人对于暴力主体的认同,暴力主体被美化成了处处受到别人攻击的弱女子,她的超能力也是在被迫自卫的时候才予以使用,从而为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行径进行委婉的辩护。影片有关女权主义的宣传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和误导观众。
聂欣如
关键词:动画片反恐
“动画纪录片”必须面对的四个问题被引量:7
2015年
《当代电影》杂志在2014年第3期发表了四篇关于"动画纪录片"的讨论文章,其中两篇极力主张这一新概念,涉及到了相关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真实问题、媒体问题、作品问题、概念问题。在真实问题上,"动画纪录片"强调动画也能够达到真实,从而遗忘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够达到某种情感的真实;在媒体问题上,"动画纪录片"混淆动画与影像的差异,有消解艺术分类的倾向;在作品问题上,"动画纪录片"无法找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在概念问题上,"动画纪录片"有滥用、错译国外概念的嫌疑。鉴于"动画纪录片"面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因此这一概念不能成立。
聂欣如
关键词:动画纪录片动画纪录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