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W055)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史常力鞠楠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关山月美术馆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叙事
  • 4篇史书
  • 2篇叙事者
  • 2篇金文
  • 2篇甲骨
  • 2篇甲骨文
  • 2篇丰子恺
  • 2篇编年
  • 2篇编年体
  • 2篇编年体史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评判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事模式
  • 1篇叙事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 1篇隐含读者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学

机构

  • 7篇深圳大学
  • 2篇关山月美术馆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史常力
  • 2篇鞠楠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理论界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团圆”叙事模式的早期表现及伦理基础——以《列女传》为例
2015年
《列女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女性传记集,其情节结构的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圆满化"叙事特征,这是作者道德理性觉醒的文学表现。这种结局方式已经开启后代"大团圆"结局之先河,其伦理基础为儒家道德体系及民间朴素的因果报应观念,又深受史书叙事"道德决定论"的影响。
史常力
关键词:大团圆《列女传》伦理基础
写实与抒情——论丰子恺古诗新画的艺术特色被引量:2
2014年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名字来自古诗词,展现的却是现代人的生活图景。他运用西洋美术写实技法来为现实作画,充分展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情状和精神面貌;同时,他的漫画又有中国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审美意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本文以丰子恺的古诗新画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写实性和抒情性两大看似矛盾的艺术特色。
鞠楠
关键词:丰子恺写实抒情
“汤武革命”的意义解读与古代中国政权更替的政治学诠释被引量:1
2016年
"汤武革命"在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意义早已脱离了单独历史事件的范畴,对其的意义解读能够深刻影响到依靠暴力取得政权的新王朝的合法性基础。在主要的三种解读中,"逆取顺守"的说法在汉代最终形成,并成为在后代影响最大的解读方式。"汤武革命"本身看似顺理成章的合法性前提也需要重新考量。
史常力
关键词:政治学诠释
晚明文艺思潮与丰子恺漫画创作
2013年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颇深,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又有来自于中国文化内部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晚明文艺思潮。晚明文艺思潮对丰子恺漫画创作的影响,表现在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上的独创、强调个性表达以及向民间文艺学习等三个方面,丰子恺在漫画领域取得的成就,正得益于这种遥远但却坚实的传统。
鞠楠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
论《春秋》的时间叙事结构被引量:1
2018年
《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在极简的叙事风格之下,从全书以"春秋"命名到以严密整齐的时间框架搭建整体叙事结构,再到具体行文中以时间因素为核心的叙事模式,全书处处体现出对于时间的高度重视。这种对于时间的重视既有来自文本内部的叙事动力,又受到外部文化背景的影响,并根基于古代中国农业立国的社会基础。
史常力
关键词:编年体史书叙事
论中国古代前史书纪时方式的演变
2017年
时间是历史事件基本的叙事元素,编年体史书的发展成熟离不开时间观念以及纪时方式的不断演进。甲骨文的纪时方式尽管与后代差异较大,但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周代金文已经发展出与后代非常类似的基本定型的以"年、月、日"为顺序的纪时方式,这种纪时方式的演变和成熟对后代编年体史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常力
关键词:编年体史书甲骨文金文
论《史记》的叙事者
2017年
一《史记》与前代史书相比,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作者身份十分明确,司马迁拥有毫无争议的著作权。但是关于《史记》研究的有些问题却依然牵涉到作者的身份,而借助于西方叙事学中的相关理论,这些几乎无法厘清的问题将会得出清晰得多的认识。
史常力
关键词:叙事者太史公西方叙事学《太史公自序》太史令《项羽本纪》
论中国古代前史书的叙事者与隐含读者
2017年
运用西方叙事学中的叙事者与隐含读者理论分析中国以甲骨文及金文为代表的'前史书'材料,可以得出较为新颖的认识。甲骨文的叙事者尽管以一种极为虔诚的姿态匍匐在神灵面前,但实际上却在那些反复的叨念中显现出最早的理性觉醒;而金文的叙事者则在更多以实际事件作为叙述对象的同时引入了较多夸耀虚构的成分,金文更加注重外在审美表现的特点也强化了这种虚构。
史常力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叙事者隐含读者
中国史书道德评判传统的形成
2017年
中国史书叙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道德评判在整体叙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否合于道德规范,成为评判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准则,甚至为了实现理想道德体系的建构在追求真实的历史叙事中不惜进行虚构。这种叙事方式在史书出现之前已经在青铜铭文中露出端倪,《尚书》《逸周书》等早期史书中初步表现出对道德的重视,《春秋》又以隐晦但完善的道德评价体系将这种意义表达方式最终定型。
史常力
关键词:道德评判青铜铭文《尚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