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11080980)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文珍张从阳靳宇何广进朱巧博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纳米颗粒分布对镁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3年
- Orowan强化、热错配强化和Hall-Petch强化是纳米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布状态对起主导作用的强化机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中对现有强化机制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正,以纳米SiC颗粒增强AZ91D复合材料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纳米颗粒完全分布于晶内、完全分布于晶界、在晶内晶界上均有分布的三种状态对镁基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颗粒完全分布于晶内时,增强效果最好,主要增强机制为Orowan强化;颗粒完全分布于晶界上时,增强效果最差,主要增强机制为Hall-Petch强化。颗粒在晶内晶界上均有分布时,多种强化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效果随着晶内与晶界上颗粒比例的减小而逐渐减弱。
- 何广进李文珍
-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细晶强化
- 超顺排碳纳米管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 超顺排碳纳米管(SACNT)薄膜因其方向性排列特征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增强体材料。本文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不同SACNT体积分数的层状SACNT/Ni复合材料,通过结合冷轧变形和电化学脱合金工艺成功制备了超细...
- 侯泽成
- 关键词:镍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
- 文献传递
- 热处理对挤压铸造n-SiC_p/AZ91D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等方法分析和测试了挤压铸造纳米Si C颗粒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在铸态(F)、固溶态(T4)和人工时效态(T6)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使n-Si Cp/AZ91D铸态组织中的β-Mg17Al12共晶相溶入到基体中,形成单一的过饱和α-Mg固溶体,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有大幅提高,分别达到265 MPa和13.7%;经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分别为275,145 MPa;SEM结果显示,β-Mg17Al12相主要以连续析出/非连续析出方式分别在晶内及晶界上析出,特别是纳米Si C颗粒分布对二次析出相β-Mg17Al12的形貌、尺寸、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使二次析出相变得细小和弥散分布,从而充分发挥了二次析出相的沉淀强化作用;最后对n-Si Cp/AZ91D复合材料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断口形貌进行了SEM观察,并且对其断裂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张从阳冯荣宇李文珍
- 关键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CNTs/AZ91D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机械搅拌与高能超声复合分散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cNTs/AZ91D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等手段观察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断口形貌、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半固态机械搅拌与高能超声处理能使碳纳米管较好地加入且均匀分散到AZ91D镁合金基体中。CNTs加入量在0~1.0%范围内,随着CNTs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得到了提高。CNTs含量为1.0%的AZ91D镁基复合材料铸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达到200MPa、114MPa、5.4%,与基体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51.5%、42.5%、170%,碳纳米管主要起到细化晶粒和承受变形载荷的作用。
- 张从阳李文珍靳宇薛卫东高维明
- 关键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超声分散力学性能
- 超声复合分散法制备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被引量:7
- 2013年
-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高能超声分散技术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及课题组近5年来实验研究成果,总结了高能超声复合分散法制备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性技术。采用半固态搅拌与高能超声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分散法制备出纳米SiC颗粒、碳纳米管(CNTs)增强AZ91D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并对这两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CNTs分散效果良好,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铸态AZ91D合金有大幅度的提高,塑性也有一定的改善。
- 张从阳李文珍朱巧博靳宇
- 关键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