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L2013162)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范俊刚李文秀张志刚李平李志超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改性γ-Al_2O_3的制备及其对苯并噻吩吸附的性能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负载不同金属组分的改性γ-Al2O3吸附剂,并对其进行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N2物理吸附-脱附表征。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考察该系列吸附剂对由苯并噻吩溶于正庚烷中配制而成的模拟汽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着重考察了负载金属种类(Ag、Ce、Cu、Fe、Ni)对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以及硝酸银溶液浓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Ag-γ-Al2O3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及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金属改性γ-Al2O3吸附剂中,Ag-γ-Al2O3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最好;在最佳制备条件,即在硝酸银溶液浓度0.2mol/L、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5.5h下制备的Ag-γ-Al2O3对模拟汽油的处理量可达46mL/g。Ag-γ-Al2O3再生吸附剂对模拟汽油的处理量为39mL/g,达到新鲜吸附剂的84.8%。
- 李文秀张华范俊刚李志超张志刚
- 关键词:吸附脱硫Γ-氧化铝苯并噻吩
- 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苯并噻吩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以122型弱酸性酚醛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前驱体,经过炭化和CO2活化,制备球形活性炭(SAC).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低温N2吸附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球形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799.567 m2/g,孔容为0.969 cm3/g,对苯并噻吩的吸附硫容达到10.3mg/g.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发现:球形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球形活性炭的吸附活性位不均匀分布;分别用准一级(PFO)、准二级(PSO)、修正的准n级(MPnO)和混阶(MOE)四种动力学速率方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MPnO最适合描述球形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动力学过程.
- 崔安磊李文秀范俊刚孙向乐张志刚
- 关键词:球形活性炭苯并噻吩吸附动力学
- 噻吩类硫化物在Ag(I)X分子筛上的选择性吸附被引量:2
- 2013年
- 以13X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I)X吸附剂。以噻吩、3-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为模拟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采用固定床吸附装置考察Ag(I)X对模拟汽油中不同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容量及吸附选择性,以及甲苯和环己烯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I)X吸附剂对模拟汽油中的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噻吩、3-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的穿透硫容分别为0.776、0.859和0.926mg/g,吸附选择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5-二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噻吩。模拟汽油中甲苯和环己烯的存在,使Ag(I)X吸附剂的总穿透硫容分别降低了61%和34%,表明甲苯比环己烯有更强的竞争吸附作用。π配位机理能用来解释Ag(I)X对不同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差异,以及芳烃和烯烃的存在对其吸附噻吩类硫化物性能的影响。
- 李文秀许天行范俊刚马研研张志刚
- 关键词:噻吩选择性
- 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法处理含苯酚模拟废水,通过间歇静态吸附,测定了室温下苯酚初始浓度及吸附剂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吸附等温过程,苯酚在ACF表面发生多分子层物理吸附;苯酚由溶液主体传递到ACF表面为传质控制步骤。利用超声碱洗方式再生饱和吸附剂,再生后ACF对苯酚吸附容量保持较好。
- 范俊刚李志超王欢姚伟松李文秀
-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苯酚
- 树脂基改性球形活性炭的汽油吸附脱硫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使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化前躯体,于Cu2+,Ni 2+,Fe3+的硝酸盐溶液中浸渍进行阳离子交换负载金属离子,N2气氛下焙烧炭化后利用CO2高温活化,制得负载金属的改性球形活性炭吸附剂。TG-DTG,XRD,SEM,BET等表征结果表明,树脂炭化制得的改性活性炭球形结构保持良好,孔体积及比表面积较大,负载金属构成选择性吸附活性位。利用噻吩的环己烷溶液作为模拟汽油考察改性球形活性炭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负载金属种类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Fe>Ni>Cu,室温下噻吩的饱和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阶及二阶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传质过程,利用溶剂超声洗脱及热处理方式进行吸附剂再生,经3次再生后改性球形活性炭的噻吩吸附能力保持较好。
- 范俊刚兰海叶张志刚李文秀
- 关键词:球形活性炭改性吸附脱硫
- 载银及酸处理改性对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将稻壳炭化后经KOH浸泡及焙烧活化制得稻壳活性炭,再利用超声波辅助AgNO_3溶液浸渍及HNO_3酸处理,制得改性稻壳活性炭。采用XRD、SEM、BET、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利用含噻吩模拟油填充床实验,研究改性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性能,并利用吸附模型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AgNO_3浸渍并焙烧后形成Ag微晶颗粒分散于活性炭表面,HNO_3酸处理会增加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数量;改性后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能力增加,4种活性炭的吸附脱硫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Ag-HNO_3-AC、HNO_3-AC、Ag-AC、RH-AC;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准n阶动力学吸附模型、Weber-Morris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说明改性稻壳活性炭吸附噻吩的作用机理。
- 范俊刚陈仁燕田心瑶李平张志刚李文秀
- 关键词:稻壳活性炭改性脱硫
- AgAl-HMS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的测定
- 2015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Ag-HMS、Al-HMS和Ag Al-HMS分子筛,并对其进行XRD、BET等表征;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分子筛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用动态吸附实验测定3种分子筛对模拟油中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并考察Ag Al-HMS分子筛对噻吩(T)、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选择性,以及甲苯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基本一致,具有明显HMS分子筛的六方介孔结构.当硅铝摩尔比为30,银硅摩尔比为0.02时,3种分子筛的吸附能力依次为Ag Al-HMS>Ag-HMS>Al-HMS.Ag Al-HMS对T、BT和DBT的吸附选择性依次为DBT>BT>T.模拟油中加入甲苯后,穿透容量降低了41.9%.
- 李文秀刘文娟范俊刚兰海叶张志刚
- 关键词:分子筛
- 活性炭纤维吸附间苯二酚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使用活性炭纤维(ACF)为吸附剂,以间苯二酚为对象进行模拟含酚废水净化处理.通过间歇式静态吸附实验,测定室温下间苯二酚在ACF上的吸附等温平衡线以及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在较低溶液质量浓度下,低温对间苯二酚的吸附更有利,当溶液质量浓度较大,温度对于其在ACF上的吸附影响减小,饱和吸附容量主要受溶液中间苯二酚平衡质量浓度影响;吸附平衡关系主要服从Langmuir模型,表明该过程主要为间苯二酚在ACF上的物理吸附过程.动力学数据表明:间苯二酚在ACF上的初始吸附速率较大,随着ACF表面吸附活性位的减少,吸附速率迅速下降,大约在120 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主要符合2阶动力学方程.填充床动态吸附实验表明ACF具有较好的流体通过性能,吸附处理能力较强.吸附达饱和的ACF利用Na OH溶液热法再生,再生后吸附性能保持良好.
- 姚伟松范俊刚王达光崔晓华刘婷
-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间苯二酚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模型
- 改性炭化树脂吸附汽油中噻吩及苯并噻吩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弱酸性酚醛系阳离子交换树脂(122型)为炭化前驱体,通过浸渍于Ni2+,Ag+,Cu2+等硝酸盐溶液中进行阳离子交换以负载金属,在N2气氛保护下焙烧使树脂炭化,并利用CO2气体对炭化树脂进行高温活化改性,制备得到负载金属改性炭化树脂(MCRs)。通过TG-DTA,FT-IR,XRD,SEM等表征分析,表明在620℃焙烧温度下,制得改性炭化树脂球形结构保持完好,树脂表面具有对噻吩类化合物吸附有利的酸性基团,负载金属呈单质微晶态分布。考察改性炭化树脂在常温常压下对模拟汽油中噻吩(T)及苯并噻吩(BT)的吸附性能,负载金属种类影响按吸附容量大小依次为Cu>Ag>Ni,适宜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1—2 h,噻吩及苯并噻吩在改性炭化树脂上同时发生物理吸附及π键络合吸附,苯并噻吩的饱和吸附容量更大。
- 范俊刚张华张志刚姚伟松李文秀
- 关键词:改性吸附脱硫
- 稻壳活性炭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被引量:6
- 2016年
-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KOH浸渍和高温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研究其对模拟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脱除性能,利用环己烯、甲苯为竞争组分,研究燃油中烯烃、芳烃对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别考察炭化温度、KOH浸渍质量分数及活化温度对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稻壳活性炭的吸附噻吩进行拟合,用准n阶和修正准n阶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采用热重(TG)、N_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征,考察其受热分解状况、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等特性。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稻壳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 207.649 m^2·g^(-1)和2.24 nm。用固定床进行动态吸附实验,得到稻壳活性炭对噻吩类硫化物的总穿透硫容为7.092 4 mg·g^(-1)。在模拟油中加入环己烯、甲苯后,稻壳活性炭对噻吩类硫化物的穿透硫容分别下降了36.4%和63.5%,由等温吸附和动力学模拟分析得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Langmuir和修正的准n阶动力学吸附模型。
- 李文秀陈仁燕范俊刚李平田心瑶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