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426)
- 作品数:22 被引量:273H指数:9
- 相关作者: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王世伟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安徽省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沙溪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的西北部,为典型的板内环境斑岩型铜矿床(侯增谦等,2007)。沙溪铜矿床是该成矿带内目前发现的规模达百万吨级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勘探工作表明矿床的深部和外围仍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 葛岭虹王世伟范裕袁峰周涛发
- 关键词: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斑岩型铜矿成矿带矿集区
- 陶村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1区域地质背景宁芜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缘,靠近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带(翟裕生,1992)。宁芜盆地是一个继承性断陷火山岩盆地,发育了一套海相或陆相的沉积岩(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火山岩系是区内主体岩层。火山岩系之下的地层由三叠系中统周冲村组石膏盐层、黄马青组砂页岩,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砂岩和上统西横山组砂砾岩构成。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形成于早白垩世(周涛发,2010),与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相应地层单元自下而上依次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
- 马良周涛发袁峰范裕张乐骏钱兵
- 关键词:铁矿床区域地质背景闪长玢岩火山岩盆地扬子板块北缘
- 宁芜(南京-芜湖)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被引量:56
- 2011年
-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发育有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4组以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对4组火山岩中熔岩的锆石LA-ICP MS同位素定年,得到各组火山岩形成的时间分别为:龙王山组(134.8±1.3)Ma、大王山组(132.2±1.6)Ma、姑山组(129.5±0.8)Ma和娘娘山组(126.6±1.1)Ma.宁芜盆地内火山岩皆形成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发生的起止时间约为135~127Ma,持续时间在8~10Ma左右.包括宁芜盆地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火山岩盆地均不存在侏罗纪火山岩浆活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和认识长江中下游及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成果.
- 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钱兵马良杨西飞David R COOKE
- 关键词:同位素定年火山岩
- 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被引量:5
- 2011年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是该成矿带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勘探工作表明矿床的深部和外围有良好的找矿前景。1矿区地质特征沙溪铜矿床位于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的西南部,产于郯庐断裂的主干断裂带内。
- 汤诚周涛发袁峰范裕王世伟
-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斜长石找矿前景
- 安徽庐枞盆地侵入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2013年
- 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庐枞盆地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庐)和枞阳县(枞)之间,为4组深大断裂控制,盆地基底东浅西深,属于继承式的中生代陆相盆地(任启江等,1991)。火山岩出露面积约800 km2,由老至新分为龙门院组、砖桥组、双庙组和浮山组。
- 邱宏范裕
- 关键词:侵入岩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二长岩
- 安徽省庐江县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13年
-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西北缘,2008年以来矿区实施的详查找矿工程表明,沙溪斑岩铜矿的储量已达大型规模,其深、边部还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中国东部与闪长岩类有关斑岩铜矿的典型实例。对于大量探勘地质找矿工程所揭示的海量地质信息,急需开展相关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工作,
- 尚琼范裕张明明张淑虹李晓晖
- 关键词:铜金矿斑岩型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矿集区
- 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被引量:59
- 2012年
- 复合成因矿床分布广泛,把它们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成矿过程、发展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国大陆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强烈,对前期成矿作用的影响也很明显,因此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评介了复合成矿作用的几种主要机理,认同前人提出的叠加和改造是其基本类型,但预富集作用也应重视,同时也不能忽视继承成矿和再生成矿,特别是继承和预富集联合多次出现时,可以形成区域性成矿元素大规模富集。同时,本文还将它们放在区域构造体制和机制转化演化过程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明确它们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以前主要以沉积(含热水沉积)成因的含矿建造、矿源层或矿(胚)层产出,而矿床的最终形成与就位则主要与新构造体制下由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渡环境中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呈现出'成矿大爆发'的现象。其中早期(145~136Ma)构造机制是以走滑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与高钾钙碱性岩系有关的铜金矿化。晚期(135~127Ma)以走滑引张作用为主,形成了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铁硫矿化。但这两期都有广泛发育的以叠加改造为主的复合成因铜、金、铁、硫及铅锌矿床,从而在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之间形成了一套过渡性矿床序列(层控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型→层控叠改型→迁移式改造型→原地式改造型),构建了一个矿床'家族'。末期(126~123Ma)以引张作用为主,出现碱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伴随铁、金、钼、铀等矿化,成矿带的成矿活动随之进入尾声。
- 常印佛周涛发范裕
- 关键词:预富集
- 安徽新桥Cu-Au-S矿床黄铁矿X射线衍射研究及其矿物学意义
- 2011年
- 新桥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最大的硫铁矿矿床。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以下不同的认识:一认为是早期的热液成矿;二认为是接触交代型(层控夕卡岩型)矿床;三认为与石炭纪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喷发-沉积形成黄铁矿型铜矿,后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
- 谢杰范裕周涛发张乐骏王文财
- 关键词:夕卡岩型铜陵矿集区硫铁矿矿床
- 安徽庐枞矿集区罗河铁矿床深部榍石的发现及意义
- 2013年
- 罗河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西部边缘,是成矿带内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玢岩型铁矿床。在70年代罗河矿床的勘探会战中发现,在矿区800~1000 m深度稳定产出一层含榍石的蚀变岩带,是铁矿体底板标志层,榍石被认为是矿化蚀变结束的标志矿物。
- 刘一男范裕洪浩澜
- 关键词:矿床深部矿集区铁矿床铁矿体玢岩榍石
- 宁芜盆地陶村铁矿床磷灰石的LA-ICP-MS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磷灰石是该区各矿床中的标志性矿物。本文以宁芜玢岩铁矿典型代表的陶村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新技术和电子探针分析对该矿床中辉石闪长玢岩中的磷灰石(Ap-I)、浸染状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Ap-D)和脉状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Ap-V)进行了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成分分析。其结果表明辉石闪长玢岩中的磷灰石(Ap-I)和两种类型矿石中磷灰石(Ap-D和Ap-V)的主要元素成分变化范围都很小,均为氟磷灰石,并含有少量的S和Cl。其中Ap-I含有较高的Na、Mg、Si、V、Mn、Fe、Ga、Ge、Sr、Y、Zr、Ba、REE、Pb、Th和U。Ap-D中除了含有较高的Na、Mg、Si、V、Mn、Fe、Ga、Ge、Sr、Y、Zr、Ba、REE、Pb、Th和U之外,还含有Al、Sc、Cr、Ni和Cu。Ap-V与Ap-D不同的是Al、Sc、Cr、Ni和Cu的含量较低,只有少数分析点值高于仪器的检测限。岩浆岩中的磷灰石(Ap-I)和两种类型矿石中磷灰石(Ap-D和Ap-V)中Zr、Y、Lu、Yb、Mn和δEu之间的演变关系以及稀土元素分配形式表明陶村铁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辉石闪长玢岩,从浸染状矿化到脉状矿化,成矿热液的氧逸度升高,成矿热液中的Y,RE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陶村铁矿床为与辉石闪长玢岩密切相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将陶村铁矿床矿石中磷灰石(Ap-D和Ap-V)的F、Cl、S、REE组成与Kiruna型矿床和IOCG型矿床的同类成分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以陶村铁矿床为代表的宁芜玢岩型铁矿床既不属于Kiruna型矿床,也不属于IOCG型矿床。
- 张乐骏周涛发范裕袁峰钱兵马良
- 关键词:LA-ICP-MS磷灰石微量元素